基礎檢驗學/白細胞計數
醫學電子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血液學檢查 >> 血液一般檢查 >> 白細胞檢查 >> 白細胞計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
人體外周圍血中的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它們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機制消滅原體重,消除過敏原和參加免疫反應,產生抗體等從而保證機體健康。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起源於共同的祖細胞,即多向骨髓祖細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CFD-S既能增殖,又具不向不同細胞系分化的能力,平時處於靜止狀態。這種細胞約佔骨髓有核細胞數的0.5-1.0%,血循環中也可存在很少量。推測淋巴系祖CFD-S屬於同級的多向淋巴祖細胞,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共同祖細胞,存在於嘣髓內。近年來對粒細胞動力學研究有很大進展,已知它起濤於骨髓中向粒系發展的祖細胞。後者有關體液因子(指集落刺激因子,也稱粒細胞生成素)的調節下分化為原粒細胞,經數次有絲分裂而依次發育國早幼粒、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後者已喪失分裂能力,僅繼續發育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細胞。一個原粒細胞經過增殖發育,最終生成8-32個分順核粒細胞。目前常根據其發育階段而將粒細胞群人為地劃分為分裂池(mitoticpool)、成熟池(matyration pool)、貯備池(storagepool)、循環池(circulatimg pool)等。了解粒細胞動力學將有助於分析外周血中粒細胞增多,減少的原因。一般認為從原粒細胞發育為分葉核細胞共需10天左右。這一過程是在骨髓內進行。貯備池中的桿狀核及分葉核粒細胞僅有約1/20釋放到周血中,大部分則仍存於貯備池內以便不斷地補充損耗及應急需。成熟細胞進入積壓液後構成況積壓液粒細胞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該池中約半數的粒細胞游離運行於血循環之中,構成循環粒細胞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GP)另一半則險著於血管內壁而形成邊緣粒細胞池(marginal granuulocyte pool,MGP)。白細胞計數時所得的白細胞值僅為循環池的粒細胞數。邊緣池及循環池的粒細胞之間可以互相換位,並經常保持著動態平衡。由於許多因素的影響,這兩個池中的粒細胞可一過性地從一方轉向另一方面,從而導致白細胞計數結果呈較大幅度甚至成倍的波動。這一點在分析白細胞計數結果時必須予考慮。進入血液的粒細胞約平均停留10h之後,即逸出血管壁而進入組織內或者體腔中,以行使其防禦功能。這些細胞一般不再返回血管,在組織中發揮功能作用的時間為1-2天,其後即消失。消亡的粒細胞由骨髓釋放的新生粒細胞加以補充,而保持外圍血中白細胞數量的相對恆定。
白細胞計數有目視計數法和儀器計數法,本節僅介紹目視法。
[原理]用白細胞計數稀釋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並破壞紅細胞後,滴入慶數盤中,在顯微鏡下計數一定範圍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
[方法學評價] 見第三章第三節。
[參考值] 成人:(4~10)×109/L
初生兒:(15-20)×109/L
6月-2歲:(11-12)×109/L
[臨床意義] 見白細胞分類計數介紹。
參看
白細胞檢查 | 白細胞分類計數 |
關於「基礎檢驗學/白細胞計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