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干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危機(crisis)是指人類個體或群體無法利用現有資源和慣常應對機制加以處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機往往是突發的,出乎人們的預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時緩解,危機就會導致人們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出現功能失調以及社會的混亂。因此,危機控(crisis management)、危機干預(crisis intervention)便成為人類處理危機,給處於危機之中的個人或群體提供有效幫助和支持的一種必然的應對策略。

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危機干預是一種通過調動處於危機之中的個體自身潛能來重新建立或恢復危機爆發前的心理平衡狀態的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技術,目前危機干預已經日益成為臨床心理服務的一個重要分支。

早期的危機干預工作主要是由一些志願者參與進行。這些志願者或者是以往危機的受害者,或者是當前危機的受害者及其它受到危機影響的人。而早期出現的危機干預組織中較著名的有「消滅愛滋病委員會」等。但人們很快發現,危機干預中存在著非常複雜的問題,是志願者的美好意願所不能解決的。因此,危機干預越來越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作人員參與。心理諮詢師在危機干預的專業人員中是一個最為活躍的群體。後來的事實證明,由於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師的參與,危機干預的組織才逐漸從盲目走向成熟。那麼心理諮詢師為什麼能在危機干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專業性是如何體現、又是如何得到保證的呢?

危機干預工作中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而心理諮詢師就是這樣的專業隊伍。他們不僅應具備該職業的基本素質,如道德素質、反省能力和誠實品質。而且還應具備特殊的專業素質,如生活經驗、鎮靜心態、靈活性、充沛精力、快速反應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等。當然,除去日常專業訓練所養成的各種素質以外,心理諮詢師也要掌握有關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如關注、傾聽、評估以及某些具體的危機干預措施。最後介紹了國內外危機干預中心理諮詢師的主要工作領域和服務形式,並探討了我國心理諮詢師參與危機干預工作的一些設想  

目錄

目的

危機干預,屬廣義的心理治療範疇。危機干預則借用簡單心理治療的手段,幫助當事人,處理迫在眉睫的問題,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危機。干預的對象不一定是「患者」,儘管大多數國家將此列為精神醫學服務範圍。干預的最低目標應是保護當事人,預防各種意外,故常動用各種社會資源,尋求社會支持。  

適應範圍

當事人或求助者受到的常見心理衝擊簡括為以下四類:

1.喪失因素涉及人員、財產、職業、軀體、愛情、職業、地位、尊嚴等的喪失。例如親人之故、失竊破產、失業下崗、受奸盡或致殘、失戀、離婚、事業及追求受挫等。約佔危機誘發的加呢。

2.適應問題包括新生人學、退伍、離休、動遷新居、初為人媳、移民等情況,多指對新的環境或狀態時需要重新適應的心理應激

3.矛盾衝突面臨各種急需作出決斷的矛盾及長期的心理衝突等狀況。例如棄學就商、商海沉浮、現實的趨俗與良心道德價值觀的激烈衝突等,均可導致心理危機。

4.人際緊張嚴重的或持續的人事糾紛極易陷人心理危機。  

方法與技術

1.干預的方法可有電話危機干預、面談危機干預及社區性危機干預等多種方式,干預技巧既有共性之處,也各有側重。

2.電話危機干預比較方便、及時、且經濟、保密性強。但難度較大,因為互不見面,聲音是獲得信息、施行干預的唯一途徑。治療者的任務應迅速從音調、語氣及簡潔應答中判斷求助者的心理狀態,基本干預策略是先穩住對方的情緒,導其傾訴,曉之以理。

3.面談危機干預的基本方法為傾聽、評價及干預,干預措施包括①調整認知。②改善應對技巧。③鬆弛訓練。④充實生活內容。,⑤擴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統。

4.以社區為基礎的危機干預,具體內容包括成立各種自助組織,及時識別高危人群,(如抑鬱悲觀者、絕症思者、老人、殘疾人及天災人禍後的當事人等)。普及相關預防知識,在社區中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提高扶弱濟因救危活動的公眾意識,預防危機所產生的不良後果。  

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是指由於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於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症状行為障礙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之儘快擺脫困難。  

心理危機干預原則

(1)迅速確定要干預的問題,強調以目前的問題為主,並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2)必須有其家人或朋友參加危機干預。 (3)鼓勵自信,不要讓當事者產生依賴心。 (4)把心理危機作為心理問題處理,而不要作為疾病進行處理。

關於「危機干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