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藥學/管理學的基本概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院藥學》 >> 科學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 管理學的基本概念
醫院藥學

醫院藥學目錄

(一)管理 管理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從字義上解釋,主其事早管,治其事曰理,統稱為管轄和外理的意思。概括來說,管理就是由一個或多個人來協調他人的活動,為獲得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所進行的各種活動。人們從不同角度對它作了如下不同的解釋:

1、管理就是決策。

2、管理就是控制。

3、管理是管人的技巧,是一種特殊的、獨立的活動和知識的領域。

4、管理中為實現眾多的、互相競爭的、難以滿足的目的而組織和使用各種資源的過程。

5、管理是通過組織、計劃等行動,把某個機構擁有的人、財、物充分的調動起來,發揮最大的效益,實現該機構的目標與任務。

6、管理是對人力、原料、機器、方法、獎金和市場等基本要素作用所進行的計劃、組織與控制的活動,提供指揮與協調,對人們的努力提供領導,以達到組織所追求的目的。

7、管理是在行政過程中使用的制度與方法,對管理對象(人、財、物、事)的處理與運用。

(二)管理的本質 管理的本質是放大所管理系統的功效,就是說,人們的共同勞動,通過分工與合作,產和了協同作用,使它的生產能力大於個人勞動生產能力之和。其放大倍率主要取決於管理功能的發揮。從現代社會化生產來說,系統功效的放大,應以放大系統的效益為中心,是效率和效益的統一。

(三)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具有兩重性,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

管理的自然屬性主要表現在管理與生產力有著緊密的關係。它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是保證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生產力的必要條件。它存在於所有的社會經濟形態中,反映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反映現代科學管理的共同規律與趨勢。也就是說,在人類的共同勞動中,管理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沒有管理,各種獨立的生產要素就不能結合在一起,生產活動就不可能進行。再有,管理還是創造一種新的生產力的必要手段。當人們通過管理把許多單個勞動組織起來進行協作的時候,它所產生的生產力必然超過同樣數量單個勞動者個人生產力的「機械總和」。這種特殊的生產力是勞動的社會生產力或社會勞動的生產力。

管理社會屬性主要是指,由於人們從事生產活動,總是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組織人們有效地進行生產的管理活動,必然要憑藉上層建築來協調這些生產關係,這就是不可避免地進行生產的管理活動,必然要憑藉上層建築來協調這些生產關係,這就不可避免地打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烙印,反映出統治階級的意識和利益。

總之,迷個社會經濟形態下的管理,既符合該神經經濟形態的和平力發展的要求,又受到這一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的制約。這就是各個社會經濟形態中管理的兩重性。所以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屬於自然屬性的方面,無階級性,可全面引進,結合國性加以運用,屬於社會屬性的方面,要有區別,有選擇地引進和運用。

(四)管理學 管理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相互交叉地帶產生出來的一系列新生學科中的一門邊緣學科。它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在社會的各種組織里,管理活動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從社會普遍存在管理活動中概括出來的基本規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這樣就構成了一般管理學,它適用於行業,各種不同的組織。

(五)系統 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織部分。運用先進科學方法對「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試驗和使用等進行組織管理的技術,就叫系統工程。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和西里爾.奧唐奈就是把管理看成一個系統的。他同時把管理的概念、理論和技術方法的論述也看作一個系統。這樣從管理的角度看,系統有兩個含義。一指系統是一種實體;二指系統是一種方法或手段。二者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繫。

(六)系統的特性

1.整體性 一個整體並不一定是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而一個系統則可以看作一個全體。也就是說,管理過程是由各個管理職能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的有機整體―――系統,而不一定是它的各個要素簡單的疊加。

2.目的性 管理系統的整體目的就是要創造價值和提供服務。達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

3.開放性 管理過程本身是一個系統。但它又是社會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因此,它是與外部社會環境相互聯繫、相互交換住處、能量與物質的,猶如生物的(如人或動物)或社會的(如一個公司)系統所發生的那樣。

4.交換性 管理過程中各種因素包括方法、技術,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組織本身也存在著變故。因此,管理系統可以轉換被管理的工作,使管理得到更大的功效。

5.相互依存性 不僅管理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動與社會其它活動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 管理具有信息反饋的機制,從而使各項工作能夠及時、準確地被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七)管理職能 管理的職能就是管理的基本功能。目前較為普遍應用的是下面五種職能:

1.計劃職能 是指估量形勢,確定目標,制定政策和策略,進行預測、預算和決策,選定實現目標的途徑、方法和措施。

2.組織職能 是指為實現目標,建立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和職權,協調各方面的活動。

3.人員配備職能 是指選拔、考評和培訓各種人員,安排在相應的職位上從事生產等活動。

4.指導與領導職能 是指給下級人員指明在各種情況下如何進行和怎樣實現目標的活動。並利用權力和威望等帶領或調動下級人員一起去完任務。

5.控制職能 是指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檢查、監督、衡量成效,糾正偏差,預防偏差等活動。

(八)管理髮展的時期和階段

1.按時期劃分

(1)傳統管理階段:即指從18世紀末期英國的產業革命開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泰羅制」的出現為止這一時期的管理活動階段。

(2)科學管理階段:即指從「泰羅制」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這一管理活動階段。

(3)現代管理階段:即指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現在這一階段。

2.按管理思想和理論的發展過程分為:

(1)早期管理活動或實踐階段;是指從有了人類集體勞動的分工、協作開始,到18世紀這一歷史階段。這一階段人類僅僅為了謀求生存而進行各種活動,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管理活動和管理實踐。但從未對管理活動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認識,提出某些見解。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階段:是從18世紀到19世紀末這一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人們逐漸地觀察各種管理的實踐活動,對管理活動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產生了一定的認識,並提出某些見解。但這一切都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還沒有能夠進一步系統地、全面地加以研究,因而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見解僅僅散見於一些史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軍事學等著作中。這說明19世紀以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管理理論體系。

(3)管理理論形成階段: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直到現在這個歷史階段。這一時期隨著生產高度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躍進步,經過管理學者們的不斷研究,管理理論才逐漸的形成。管理作為一門真正蓬勃地興起。

(九)泰羅「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泰羅認為構成科學管理方法基礎的基本原理可概括如下:

1.制定科學的作用方法 以科學(有系統的適應)代替經驗法則,制定科學煌作業方法。

2.協調集體活動 為使人們有秩序地相互協作,必須對集體活動進行適合的協調工作。

3.選擇和培訓人才 精心選擇人才,循序漸進的培訓人才。

4.實行差別工資 實行刺激性差別工資制,為最大的產量而努力。

5.擬定工人昨制度 主管人員應設計各種良好的工作制度,使人們各盡所能地工作。

6.實行職能工長制。

7.實行例外大原理。

這些原理和方法,直到今天仍不失為管理科學的基礎。泰羅在管理理論方面作了許多開拓性工作。他還研究了工作定額、工具標準、工資制度、職能劃分、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控制工作等,這一切都為現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十)韋伯管理理論的特點 韋伯在管理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組織理論方面,他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所謂的「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這種理論的特點為:

1.明確的分工。存在明確的分工,每個職位的權力和義務都應有明確的規定。

2.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組織內的各個職位,按照等級原則進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

3.人員的考評和教育。人員的任用完全根據職務的要求,通過正式考評和教育訓練來實行。

4.職業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規定的升遷制度,是一種職業管理人員。

5.遵守規則和制度。管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組織中規定的規則和紀律。

6.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係,完全以理性準則為指導,只是職位關係不受個人感情影響。這種不偏不倚的態度不僅適用於組織內部,而且適用於組織與外界的關係。

韋伯認為:這種高度結構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組織體系是對人們進行強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達到目標、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形式。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優於其他組織。

(十一)梅約的人際關係理論特點

1.以前的管理把人視為「經濟人」,認為金錢是刺激積極性的唯一動力;霍桑實驗證明是社會人,還有社會和心理的影響。

2.以前的管理認為生產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的制約;霍桑實驗證明主要取決於職工的積極性,取決於職工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以及企業中人與人的關係。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管理組織機構、職權劃分、規章制度等,霍桑實驗發現除正式團體外,職工中還存在著非正式小團體,這種無形組織有它的感情傾向,左右著成員的行為。

4.新型領導者應能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善於傾聽和溝通職工的意見,使正式團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團體的社會需要取得平衡。

(十二)管理科學理論

1.運籌學 它是「管理科學」理論的基礎,專門研究在物質條件(人、財、物力)一定的情況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如何統籌兼顧整個活動所有各環節之間的關係,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即要求能力最經濟、最有效地使用人、財、物做出綜合性的合理安排,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2.系統分析 運用數學和科學的方法對系統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系統分析。從系統的全局出發,進行研究、分析、制定決策、進行科學的管理,是這一科學方法的特點。其準則和步驟是:

(1)首先弄清並確定這一系統的最終目的,同時明確每個特定階段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

(2)必須把研究對象看作一個整體,是一個統一的系統,然後確定每個局部要解決的任務,研究他們之間和它們與總體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

(3)探求達到總體目標以及其相聯繫的各個局部任務和可供選擇的方案。

(4)確定方案,對供選擇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選出最優方案。

(5)組織各項工作的實施。

3.決策科學化 要求以充足的事實為依據,運用嚴密的邏輯思考方法,對大量的資料和數據按照實物的內在聯繫進行計算、分析、遵守一定程序,作出正確的決策。

4.數學模型 以系統的觀點運用數學、統計學的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的技術,為現代管理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通過計劃與控制以解決各項生產經營問題。但是這一理論忽視了人的因素,只單純重視生產的物質過程研究。在「管理科學」理論中常用的數學模型有:

(1)盈虧平衡點模型;

(2)庫存模型;

(3)線性規劃模型;

(4)目標規劃;

(5)整數規劃;

(6)動態規劃;

(7)決策模型;

(8)網路模型;

(9)排隊模型;

(10)模擬模型;

(11)馬子柯夫過程;

(12)決策論。

(十三 )現代管理學特點

1.強調系統化 就是要求人們認識一個組織就是一個系統,同時也是另一個更大系統的子系統,要求從整體角度來認識問題,防止片面性。

2.重視人的因素 就是要注意人的社會性,對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盡最大可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以保證組織中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地為完成組織目標而自覺的做出貢獻。

3.重視「非正式組織」的作用 就是在不違背組織原則的前提下,發揮非正式群體在組織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4.廣泛地應用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就是要求各級主管人員必須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方法,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強信息工作 要求主管人員必須利用現代技術,建立管理信息系統,以便有效、及時和準確地傳遞信息和使用信息,促使管理的現代化。

6.把「效率」和「效果」結合起來 是把效率和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從而使管理的目的體現在效率和效果之中。

7.重視理論聯繫實際 主管人員要樂於接受新思想、新技術並運用於自己的管理實踐,把諸如質量管理、目標管理、價值分析、專案管理等成果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創造出新的方法,形成新的理論,促進管理學的發展。

8.強調「預見」能力 社會是迅速發展的,客觀環境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人們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預測,以「不出偏差」為基點,進行前饋控制,從而保證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9.強調不斷創新 管理就意味著創新,就是在保證「慣性運行」的狀態下,不於現狀,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變革,從而使組織更加適應社會條件的變化。

10.強調權力集中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現代通訊設備的使用,使組織的結構趨向平面化,即減少了層次,使得主管人員擔負的任務更加艱巨。主管人員必須通過有效的集權,把組織管理統一化,以達到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的目的。

32 科學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 管理學基礎 32
關於「醫院藥學/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