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神經嵌壓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前臂神經嵌壓症候群(neural entrapment syndrome of forearm),前臂神經的分支,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受嵌壓而引起相應肌肉無力萎縮症候群。發病均較緩慢,早期診斷較困難,常易漏診或誤診。

目錄

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嵌壓症候群

較多見。

解剖基礎

橈神經臂叢後束發出的最後一條粗大神經。在肘關節上方約10cm處,由上臂後方穿過臂外側肌間隔進入肱橈肌肱肌之間。橈神經主幹有分支支配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隨後橈神經分成深、淺二支。深支為運動支,即骨間背側神經,淺支為感覺支。骨間背側神經通過弗羅瑟氏腱弓旋後肌淺層近端邊緣的腱性增厚,起自肱骨外上髁頂部,纖維向下1cm,然後向上呈半環形附著於外上髁的內側面。相當於肱骨小頭關節面的外側)進入旋後肌深、淺二層之間,並發出肌支支配旋後肌。骨間背側神經出旋後肌後分為二支:一支支配尺側腕伸肌、伸指總肌和小指固有伸肌。另一支支配拇長展肌,拇長、短伸肌食指固有伸肌。橈神經淺支(感覺支)的終末纖維分布腕部韌帶關節和第一、二掌骨間皮膚(第一指蹼)。

病因

很多,如脂肪瘤囊腫血管瘤類風濕病變、旋後肌淺層條束狀變性、骨折脫位以及反覆創傷等均可引起神經嵌壓。

臨床表現

發病緩慢。開始時前臂近端疼痛,勞累後加重,隨後伸指肌群力量逐漸減弱,最後喪失伸拇、伸指功能,尺側腕伸肌無力或麻痹,而橈側腕長伸肌正常,感覺無障礙。檢查時於肘前外側,相當於旋後肌或前臂伸肌群處有壓痛腕背伸肘輕度橈偏、伸拇,指伸總肌功能喪失,虎口區感覺正常。前臂肌肉輕度萎縮,當前臂旋後(手掌轉向前方)抗阻力時有壓痛。肌電圖檢查顯示伸拇、伸指肌有不同程度的纖維震顫。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治療

早期可保守治療,4~6周後無好轉則行手術探查並作松解術。骨折、脫位者首先複位。佔位性病變宜早期手術切除。

前臂骨間掌側神經嵌壓症候群

較少見。

解剖基礎

骨間掌側神經起源於前臂正中神經。正中神經由臂叢的內、外側束形成,穿經旋前圓肌肱骨頭尺骨頭之間時發出骨間掌側神經。該神經與骨間掌側動脈伴行,位於前臂骨間膜掌側、經拇長屈肌指深屈肌之間下行,穿經指淺屈肌腱弓,達旋前方肌深面進入該肌。骨間掌側神經發出1~6個分支,分布在拇長屈肌,至食、中指指深屈肌肌束和旋前方肌。

病因

主要為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的異常纖維束帶、指淺屈肌纖維弓增厚或囊腫等的壓迫所致。

臨床表現

前臂近端掌側疼痛,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逐漸出現拇指及食、中指屈曲無力,隨著病期的延長,拇、食指末節屈曲功能喪失,但是指淺屈肌與拇短屈肌正常,因此,檢查時令患者做拇、食指對指動作,即出現拇指的掌指關節屈曲,末節過伸,而食指的近側指關節也屈曲,末節過伸,此即所謂方形畸形。亦稱捏緊試驗陽性。此乃診斷骨間掌側神經麻痹的主要體征。一般無感覺障礙

治療

以手術治療為主,自前臂掌側正中起至肘部作「S」形切口,在旋前圓肌處暴露正中神經,並分離指淺屈肌,解除其纖維束帶等壓迫因素。病期短者術後恢復滿意。

關於「前臂神經嵌壓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