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品行障礙
A+醫學百科 >> 兒童品行障礙 |
兒童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 in childhood),發生於年齡較大兒童及少年的經常性行為越軌現象。這些人由於品德上的缺點或性格發展的偏異,經常作出不符合道德規範、違反紀律及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其嚴重性超出一般淘氣或惡作劇的程度,行為的發生不是由於一時的疏忽或過失,不是由於年幼無知,而是一貫的品行格局的表現。常見的不良行為包括:說謊,偷竊,逃學,離家外流,嗜煙酗酒,過早地搞兩性關係,拉幫結夥,惹事生非,聚眾賭博,打架鬥毆等。這類情況並不少見,嚴重影響個人前途、家庭幸福和社會治安,處理也相當棘手。發生頻度因時間或地區而異。
關於兒童品行障礙的性質,一直存在不同見解。或認為是精神障礙,主張通過醫療手段給予治療;或認為是道德問題,主張通過教育加以矯正;或認為主要是違法活動,主張由公安及司法部門進行干預。目前多認為品行障礙是屬於醫學範疇的精神障礙,處理上應由醫療部門、家庭、學校、司法部門和社會公眾通力協作,共同努力進行防治。
兒童品行障礙易與少年違法相混淆,其實這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前者指經常性的性格和行為格局,是醫學診斷名稱;後者指末成年人(18歲以下)被指控有對成人來說是違法的行為,是法律學概念。很多品行障礙者會作出違法行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患兒雖有不良行為,但不構成違法;而且僅局限於行為的某個方面,而非整個人格都發生障礙。此外,品行障礙指長期一慣的行為問題,而違法行為只要發生一次便可以構成違法。
過去的醫學文獻中,曾經使用過一些其他術語來稱呼與兒童品行障礙有關的概念,例如問題兒童、兒童反社會行為、兒童攻擊反應、兒童逃跑反應、兒童違法反應等。這些名稱由於含義不明確或不全面,目前已經廢棄不用。
原因
一般來說,兒童品行障礙的發生,是在生物學和心理學易感素質的基礎上,加上家庭和社會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每個具體病例來說,各種因素的作用有主有次,有輕有重,因人而異。茲將各有關因素分述如下:①家庭影響。不良的家庭影響可導致兒童品行障礙。研究表明,以下一些家庭問題與兒童品行障礙的發生相關: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私生子,家人對兒童缺乏關心和教育,對兒童的管教方式不恰當,父母患嚴重軀體或精神疾病因而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家庭成員中性格不良者、酗酒者和吸毒者等的反面榜樣作用。②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如社會風氣不良、學校校風不正、鄰居不和、流氓團伙的教唆引誘等。此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升學競爭過分激烈,也可使一部分少年對前途喪失信心,不求上進,容易染上不良習慣。③兒童身患慢性疾病。特別是腦部有病損或患有癲癇時,心理成長易受不利影響,導致社會適應不良和行為偏差。④氣質的影響。兒童在兩歲以前就已顯出氣質差異,有的兒童對新環境適應迅速,主動與人接近,行為反應適當;有的兒童對新環境適應緩慢,退縮迴避,行為反應激烈。縱向隨訪表明,後一種氣質的兒童日後發生品行障礙者較多。
分類和表現
根據行為表現和發展歸轉可分為不同的類型。當前較適用的方法是,根據處理人際關係的情況,即能否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而將兒童品行障礙分成社會化型和社會化不足型兩類,每型又根據不良行為是否具有攻擊性,而分為攻擊性與非攻擊性兩類,這樣共可分成四種亞型,即社會化不足攻擊型、社會化不足非攻擊型、社會化攻擊型及社會化非攻擊型。
① 社會化不足攻擊型品行障礙。這類兒童對別人沒有感情,不能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不能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性孤僻,不好交遊,除非有利可圖而且立竿見影,否則很少與其他人來往,特別是很少與同齡兒童交往。自私自利,冷酷無情,常占別人的便宜,毫不顧及別人的感情與願望,做錯了事,侵犯了別人利益不但不感到內疚與悔恨,反而倒打一耙,將責任推給別人。不能耐受挫折,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是用製造麻煩的方式來發泄不滿。經常說謊,逃學,偷竊,損壞公物,出言不遜,舉止粗魯,恃強凌弱。對成年人老是持不合作態度,不是正面頂撞,就是消極違拗。無論獎懲都很難改變這類兒童的態度和行為,有相當一部分人成年後發展成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② 社會化不足非攻擊型品行障礙。這類兒童同樣是自我中心、孤獨、少與人交往。特點是害羞,膽怯,情緒和行為比較幼稚,好發牢騷,老是抱怨別人對他不公平,對待不如意事的習慣反應方式是退避。也常說謊,但目的多半是為了保護自己。也常逃學,但並不惹事生非;也常有偷竊行為,但多半只是在自己家裡小偷小摸。經過心理治療和耐心教育,很多人能逐漸改變不良行為,但孤獨內向的傾向卻繼續保留。
③ 社會化攻擊型品行障礙。多發生於少年階段。這類少年也是自我中心的,但處理人際關係卻沒有心理上固有的困難。他們的行為特點是拉幫結派,組織或加入少年團伙。在團伙之內,可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並且很講哥兒們義氣,但對於局外人則仍是冷酷無情,故無法與之深交。這是一些誤入歧途的少年違法者,經常酗酒鬧事,偷竊錢財,聚眾賭博,甚至敲詐勒索,行凶搶劫,強姦婦女等。這類少年在性格上一般並無明顯異常,但一經墮入流氓團伙,往往難以擺脫,最後不得不落入法網。
④ 社會化非攻擊型品行障礙。多發生在少年階段。這類少年在人際關係處理方面沒有特殊困難,但並不熱衷於拉幫結派組織團伙。特點是:對任何權威和紀律都持蔑視態度,抱有明顯的逆反心理,經常說謊,逃學,外宿不歸,離家浪遊,破壞公物,酗酒,吸毒。也干偷竊的勾當。但決不會發展到當面搶劫。經過耐心教育,他們之中不少人能轉變態度,改正缺點。
治療和預防
兒童品行障礙的處理,要寓治療於教育,以正面教育為主。不但要教導患兒明辨是非,分清善惡、美醜的界限,還要幫助他們認識人世間真正存在著真善美。對改正缺點應嚴格要求,但又要有耐心,遇到反覆時仍應給予鼓勵以樹立信心。心理治療很有幫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改變認識方法為目的認知心理治療和以矯正不良行為為目的的行為治療。預防更離不開教育,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正確的家庭及學校教育是保證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
參考書目
P.Graham, Child Psychiatry,A Developmental Appro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6.
關於「兒童品行障礙」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