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盛格陽
A+醫學百科 >> 陰盛格陽 |
陰盛格陽,病證名。簡稱格陽。指體內陰寒過盛,格陽於外,陰陽寒熱格拒,表現為內真寒外假熱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身熱,面紅,口渴,脈大等假熱症状;身雖熱,反欲蓋衣被;口雖渴,反欲熱飲,或飲水不多;脈雖大,卻按之無力;面雖紅,卻浮如妝,游移不定。同時可見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真寒症状。
清代名醫鄭欽安對陰盛格陽之病機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研究.認為真氣在下,但無時而不發於上,故當"陽氣過衰,陰氣過盛,而陰中一線之元陽,勢必隨陰氣而上行"時,而致陰盛格陽之病證.因此,在辨證中他擅於抓住陽虛病證的本質,在治療上針對陽虛上、中、下之不同,分別採用扶陽藥物治療,善用四逆湯類方,被譽為"火神派"的創始人,其扶陽氣的學術思想對於解決當今臨床中的諸多疑難雜病很有啟發.
陰盛格陽
陰盛格陽,簡稱格陽。指體內陰寒過勝,陽氣被拒於外,出現內真寒而外假熱的症候。臨床常見某些寒證因陰寒過盛於內,反而外見浮熱、口渴、手足躁動不安、脈洪大等假熱症状。但病人身雖熱,卻反而喜蓋衣被;口雖渴而飲水不多,喜熱飲或漱水而不欲飲,手足躁動,但神態清楚;脈雖洪大,但按之無力。
系指陰寒之邪盛極於內,逼迫陽氣浮越於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種病理狀態。其疾病的本質雖然是陰寒內盛,但由於其格陽於外,故其臨床表現,反見面紅煩熱、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熱象。因其陰寒內盛,格陽於外所致,故為真寒假熱。 此外,陰盛於下,虛陽浮越,亦可見面紅如火,稱為戴陽,亦是陽虛陰盛,陰陽之間不相維繫的一種表現。臨床上應用「熱因熱用」的方法來治療真寒假熱病證。針對疾病的本質,用熱性的藥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陰陽格拒消除,假熱症状也隨之消失。
出自A+醫學百科 「陰盛格陽」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98%B4%E7%9B%9B%E6%A0%BC%E9%98%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陰盛格陽」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