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足部或鞋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戀足癖是指對同性或異性的足部或其鞋襪有特殊的迷戀,而這種迷戀往往超過對其身體的興趣,有這種愛好的人被稱為戀足者。

目錄

迷戀足部或鞋襪的原因

戀足癖是種戀物癖。大部分戀足癖患者都與環境影響和性經歷有關,最初性興奮出現時可能與足偶然聯繫在一起,經過幾次反覆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這類情況多是在青春期出現。如曾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著,一位風韻十足的女性將一隻腳放在他身上,這一偶然動作激發了他的性慾,後來此男子成為一個終身的戀足癖者。還有些戀足心理的形成,與童年時的性心理障礙有關。如小時候無意碰到女性的乳房或看到女性的性器官,被當作一種「罪惡」予以懲罰,這必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女性的乳房和性器官是不可接觸的印象,長大後,他對女性的興趣便轉移到足。

不少人嘗試解釋戀足這一行為,然而到現時為止尚未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在生理學上,神經學家Vilayanur S. Ramachandran認為在大腦皮層中的感應區,負責生殖神經元和腳部的神經元位置相近,從而有可能令人在潛意識中將足部和生殖器官聯繫在一起。人類的動物嗅覺本能亦被認為是導致戀足的原因,有些專家認為女性的腳部和陰道一樣均會發出氣味,因此令異性產生性慾上的刺激,從而形成戀足。有個別的研究者認為,戀足可能像羊癲症一樣,因天生的腦部損傷導致。(維基百科)

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對戀足亦有自己的看法。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女性的腳,尤其是在中國,經常被隱藏起來,因此男性透過偷窺女性的腳,能獲得心理上窺破別人秘密的快感。有精神分析學家認為,某些在孩提時代經歷過別人性交的男性,可能會在潛意識中有「閹割恐懼」,從而使他們長大後不能進行正常的插下式性交,從而尋找別的事物如別人的足部代替。

有人認為環境的影響及性經歷對戀足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當青少年經歷初次性興奮時,若他們這時遇到女性的足部,有可能將它和性興奮聯繫起來,並喜歡以此作為日後性刺激的方式。前蘇聯醫學家波波夫舉了一例,一個男孩在初次性興奮時,在女性浴室的鎖匙孔看到女性的大腿,從此這男孩一看到女性大腿就產生性興奮。另一理論認為足踝的弘度容易令人聯想到女性的臀部,從而吸引男性。(維基百科)

著名的精神病學者卡爾.A.梅林傑爾在其《人類心靈》中分析道:「世界各國的神話和民俗里有大量的材料表明,腳與性觀念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某些地方的某些時期,人們甚至覺得裸露腳比裸露生殖器更可恥。在世界很多地方,人們認為一個女人在大庭廣眾之中裸露出自己的腳是丟臉的,即使穿著鞋子也是如此。婦女把腳和腿包裹、裝飾起來,從而使它們更加引人注目,具有多種特殊的心理學價值,其中有意識到的,也有潛意識的。它們表現出相當的性特色,因而被看成是極有價值的器官。」

迷戀足部或鞋襪的診斷

不同的戀足者有不同的方法滿足這種癖好。有的只需藉著自己的想像,便可得到滿足;有的要透過看異性或同性腳部的照片,才能得到滿足;更有甚者,要靠偷窺別人的腳,或強迫別人踐踏自己,才能獲得快感。

迷戀足部或鞋襪的鑒別診斷

對女性物品的非正常愛好戀物癖是指以某些非生命物體作為性喚起及性滿足的刺激物,且以其作為屢用的偏愛的或唯一的手段。戀物對象多為女人的頭髮、毛絨織品、女式鞋子、手套、內衣褲、乳罩、月經帶之類的東西,且多半是用過的、髒的東西。該症的患病率尚未見報導。

戀毛巾被癖:戀毛巾被癖是指毛巾被對患者有強烈的性興奮作用,是性心理障礙類型之一。性心理障礙(Psychosexual disoders)又稱性變態(Sexual perversion)、性慾倒錯(Para-philias),性歪曲(Sexual deviation)。是以異常行為作為滿足個人性衝動的主要方式的一種心理障礙,其共同特徵是對常人不引起性興奮的某些物體或情境,對患者都有強烈的性興奮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擾了正常的性行為方式。

異性裝扮癖:異性裝扮癖(transvestism)是一種通過穿戴與佩帶異性服飾而引起性興奮和達到性滿足的性變異

不同的戀足者有不同的方法滿足這種癖好。有的只需藉著自己的想像,便可得到滿足;有的要透過看異性或同性腳部的照片,才能得到滿足;更有甚者,要靠偷窺別人的腳,或強迫別人踐踏自己,才能獲得快感。

迷戀足部或鞋襪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戀足癖的治療是極其困難的,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戀足癖屬於心理性障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這種扭曲的心理非常穩定,很難改變,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性療法,而且心理療法作用也不十分明顯。形成這種心理障礙和基因有關,再者就是社會的一些影響,形成的時間跨度很長,往往是從小就開始的。一旦形成這種心理障礙,要讓心理障礙患者改變,和讓正常人改變性傾向一樣困難,只能使用普通戀物癖的治療方法:

①用認知療法,進行較系統的性教育。

②用厭惡療法,對標的物反感。如用污損的或有霉斑的貼身用品來實施。特別當能夠從患者收藏物中找到的,最有效果。

③橡膠圈療法,給不良意念以輕微懲罰性刺激。

④社交療法,改變內向,不愛社交的性格。

這些方法效果甚微,而且經常因治療不當而形成性冷淡性厭惡抑鬱症、精神分裂等更嚴重的疾病

參看

關於「迷戀足部或鞋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