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㈠(pī,音譬)

①排除,祛除。《靈樞.憂恚無言》:「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

②相著。指血脈或腸胃等組織相斂著。《素問.調經論》:「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塊然而不痛。」《靈樞.根結》:「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亻聶)辟,皮膚薄著,毛腠夭焦,予之死期。」(一說指「避迭。」如王冰註:「辟,辟迭也。」一說指邪僻。如張介賓註:「辟,邪僻不正也。」一說指氣不足。如楊上善註:「攝辟,腸胃無氣也。」)③遺開,屏去。《素問.氣穴論》:「帝乃辟左右而起。」

④指疾病。見「辟積」。

⑤偏欹。《素問.氣交變大論》:「筋骨並辟,肉瞤瘛,」張介賓註:「並,拘攣也。辟,偏欹也。」

⑥克伐。《素問.氣交變大論》:「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著。」

⑦指外周廣闊度。《靈樞.腸胃》:「廣腸傅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

㈡(bì,音避)

①通「避」。退避。《素問.五常政大論》:「敦阜之紀……濕氣乃用,燥平乃辟。」

②通「襞」。衣裙之皺褶,引申為重複積累,見「辟積」。

③通「(辟^足)」。《素問.氣交變大論》:「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筋骨並辟。」

④徵召。《三國志.華佗傳》:「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