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壞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距骨壞死缺血性壞死較多見。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無肌肉起止附著的骨骼,在踝關節遭受嚴重損傷時,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最終導致距骨體塌陷變形,造成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此,預防及早期處理距骨缺血性壞死,對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距骨骨折是距骨壞死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引起距骨壞死的只佔10%左右。距骨壞死要根據病因積極治療,禁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導致骨壞死病)。

距骨壞死、距骨骨折、脫位後,治療不及時,缺血性距骨壞死發生率50%~80%,Kenwright(1970年)報導58例距骨損傷,2側距骨體骨折脫位,皆發生缺血距骨壞死。

目錄

距骨壞死的原因

距骨缺血性壞死較多見。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無肌肉起止附著的骨骼,在踝關節遭受嚴重損傷時,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最終導致距骨體塌陷變形,造成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此,預防及早期處理距骨缺血性壞死,對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距骨骨折距骨壞死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引起距骨壞死的只佔10%左右。距骨壞死與其骨折類型,即損傷的程度有關:

I型 距骨頸骨折而無脫位,其韌帶未受損,血液供應尚完整,距骨體壞死率不超過10%。

Ⅱ型 距骨頸骨折合並距上下關節脫位,骨間韌帶遭受損傷,距骨體的血液供應將減少,則壞死率上升至20%~40%。

Ⅲ型 距骨頸骨折合並距上下關節脫位,即脛距、距跟均脫位。此型少見,脫位後可能只有少數軟組織附著以維持血供,若不及時手法整復,易發生缺血性壞死,壞死率高達70%以上。

距骨體缺血壞死率隨著損傷的嚴重程度而增加,顯然是由於血液供應被破壞所致。

距骨壞死的診斷

除根據外傷史及臨床症状外,拍攝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片對診斷和分型極為重要。依靠骨密度緻密的X線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但要注意在側位片上,距骨的一部分被內、外踝的陰影重疊,因距骨的陰影比較緻密,故只有在無重疊的位置有密度增深,才能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

臨床表現

主要是疼痛和活動受限,因距骨體塌陷變形,關節軟骨面損傷,產生骨性關節炎,活動時產生疼痛;病人因疼痛和關節間隙變窄而導致踝關節屈伸活動均受限。其典型的x線表現是距骨體密度增高,達正常骨密度的2倍以上。到了晚期可出現距骨體塌陷變形,形態變小變扁,骨質硬化,關節間隙變窄。

距骨壞死的鑒別診斷

距骨壞死的鑒別診斷:

距骨骨折脫位:距骨骨折與脫位是足部常見的損傷。其預後並不十分理想。必須了解其損傷機理及其解剖,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距骨骨折較少見,多由直接暴力壓傷或由高處墮落間接擠壓所傷。後者常合併跟骨骨折。距骨骨折,易引起不癒合或缺血性壞死,應及早診治。

臨床表現為:

1、外傷後局部疼痛、不能行、立。

2、局部腫脹畸形壓痛。診斷依據為:1.有外傷史。

3、腫痛、壓痛、畸形等。

4、X線攝片可見骨折

除根據外傷史及臨床症状外,拍攝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片對診斷和分型極為重要。依靠骨密度緻密的X線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但要注意在側位片上,距骨的一部分被內、外踝的陰影重疊,因距骨的陰影比較緻密,故只有在無重疊的位置有密度增深,才能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

[臨床表現]

主要是疼痛和活動受限,因距骨體塌陷變形,關節軟骨面損傷,產生骨性關節炎,活動時產生疼痛;病人因疼痛和關節間隙變窄而導致踝關節屈伸活動均受限。其典型的x線表現是距骨體密度增高,達正常骨密度的2倍以上。到了晚期可出現距骨體塌陷變形,形態變小變扁,骨質硬化,關節間隙變窄。

距骨壞死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方面為醫者,對患者病情要辨證或辨病分析正確,選期適當,施治準確;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項清楚。使其理解方藥作用,煎藥方法等;樹立患者的長期性思想準備,對治療充滿信心。第二方面為患者,應真實地按醫生指導,密切配合治療,不要隱瞞病情或失實。如醫生囑用拐杖,患者對此認識不足,不堅持使用或怕"難為情"而拒絕用拐,以至股骨頭急劇發生壞死和塌陷。又如囑禁酒,患者由於社交活動等不能自控忌酒,而使病情不穩定。根據病情醫囑須要活動鍛煉的,也必須循序漸進堅持做肌肉關節活動鍛煉,以提高療效。

參看

關於「距骨壞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