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藍田人,「藍田人」曾泛指中國陝西省藍田縣的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學者主張,這一名稱以專用於公王嶺的直立人化石為宜,而另把陳家窩的直立人化石稱作「陳家窩人」。公王嶺地點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斷代的年代數據,一是距今約100萬年,一是距今約80萬至75萬年;陳家窩地點的地質時代亦屬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測定的年代數據,一是距今約65萬年,一是距今約50萬年。在公王嶺,與人類化石同層,還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狀器為特色的石器,並發現了用火遺迹。公王嶺化石是亞洲北部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陳家窩化石系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於縣城西北的陳家窩村附近發現的。公王嶺化石,系同一單位於1964年在縣城以東的公王嶺發掘出土。以後兩年內,在公王嶺還發掘出石製品和可能是人類用火留下的炭屑。
  年代和自然環境  公王嶺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級階地。在一個古老的巨厚礫石層之上,堆積著厚約30米的棕紅色砂質粘土,即地質學上所稱的「紅色土」或「離石黃土」,人類化石就埋藏在其中。陳家窩位於灞河右岸,化石也發現於最高一級階地的紅色土層中。「紅色土」屬華北中更新世堆積。公王嶺的紅色土中,發現哺乳動物化石42種,不但包括較多的華北中更新世常見種屬,如中國縞鬣狗、李氏野豬、三門馬和葛氏梅花鹿等,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紀殘存種和第四紀早期典型種,如藍田劍齒虎、中國奈王爪獸、更新獵豹和短角麗牛等。這表明公王嶺人類化石的時代比北京人要早,屬中更新世早期,相當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現粗健直立人化石的哲蒂斯層,或阿爾卑斯冰期系列的貢茲-明德間冰期。在陳家窩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14種,它們多半見於公王嶺,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動物。許多學者認為,陳家窩的時代晚於公王嶺,大致和北京人的相當;也有人認為可能與公王嶺相同。用古地磁法測定的年代數據表明,公王嶺地點早於陳家窩地點。
  公王嶺動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貘、毛冠鹿和秦嶺蘇門羚等,都是華南及南亞更新世動物群的主要成員。公王嶺動物群中存在著這麼多的南方森林性動物,一方面表明當時藍田一帶氣候溫暖、濕潤,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時的秦嶺不像今天這麼高,還未隆起成為妨礙南北動物遷移的地理屏障。陳家窩與公王嶺不同,缺少帶有強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動物。軟體動物也基本上都是現代生活於華北的種類。有的學者認為,兩個地點的直線距離只有22公里,動物群卻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這一事實也反映了時代的不一致。
  人類化石  公王嶺的頭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額骨,大部分頂骨,右側的顳骨上頜骨(附有第二、三臼齒),左上頜骨的體部和額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1顆左上第二臼齒,同屬於一個30多歲的女性個體。原研究者將它命名為Homo (Sinanthropus)erectus  lantianensis ── 「直立人藍田亞種」,亦可俗稱為「藍田人」 (「Lantian man」)。
  藍田人頭骨有許多明顯的原始性狀。眉嵴碩大粗壯,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條直的橫嵴,兩側端明顯向外側延展。眉嵴與額鱗之間的部位明顯縮窄。額骨非常低平。頭骨骨壁極厚,同北京人、爪哇人頭骨相比較,藍田人頭骨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上都位於它們的變異範圍的上限,有些甚至超過最大數值。例如,頂骨前囟點附近的厚度,北京人的6個頭骨的平均值為7~9.9毫米,爪哇人的4個頭骨平均約5.5~10毫米,藍田人則為16毫米。藍田人頭骨的高度是所有直立人中最低的一個。藍田人的腦量估計為780毫升左右;而爪哇人為775~900毫升;北京人為850~1300毫升。 藍田人的牙齒和北京人女性的比較接近,但更大一些,藍田人比爪哇人和北京人都古老,只有爪哇的莫佐克託人 (Homo erectus modjokertensis)可與之相比。
  陳家窩的下頜骨屬於一個老年女性,其形態總的來說和北京人的一致,但也不完全相同。原研究者把這個下頜骨和公王嶺的頭骨歸到一起,稱為藍田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這兩件標本所顯示的原始性狀程度明顯不同,兩個地點的時代又有先後之分,建議給公王嶺頭骨另立新種 Homo lantianensis──「藍田人」;給陳家窩下頜骨以 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 ──「直立人陳家窩亞種」 的學名,亦可俗稱為 「陳家窩人」(「Chenchiawo man」 )。


  文化遺物  在藍田的中更新世地層里,共發現200多件石製品,其中從公王嶺含化石層和稍晚層位中發現的不過13件,另外一些則出自附近與之層位相當的20來個地點。這些石製品本身在技術上差別不大,在目前材料不足的情況下,一般暫時將它們都看作是藍田人的文化遺物。藍田石製品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狀器和石球,還有一些石核和石片。它們多半用石英岩礫石和脈石英碎塊製成,比較粗糙。石器中最有特色的是大尖狀器,斷面呈三角形,又稱「三棱大尖狀器」。除藍田外,這種石器在丁村遺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門峽市等地點中也有發現。上述地點均位於「汾渭地塹」及其鄰近地區,表明大尖狀器是這個地區舊石器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藍田只發現一件石球,製作粗糙,與丁村、匼河、三門峽市等地點發現的比較接近。藍田的砍斫器和刮削器沒有什麼特色,製法和類型都和華北其他舊石器時代早期地點的差不多。在公王嶺含化石層里還發現了三四處灰燼和灰屑,散布範圍均不大,原研究者認為很可能是藍田人用火的遺迹。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陝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6 。
 吳汝康:陝西藍田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第10卷第1期,1966。
 Jia Lanpo:Early Man In China,Foreign Languages Press,Beijing,1980.

關於「藍田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