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抗心律失常藥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藥理學》 >> 抗心律失常藥 >> 抗心律失常藥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藥理學

藥理學目錄

抗心律失常藥既能抗心律失常也能導致心律失常,後者即為藥物的「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它包含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二種情況。近年報導IC類氟卡尼等藥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並增加病死率後,這一問題更受到廣泛重視。基礎與臨床研究正在開展,以下介紹有關其發生機制的某些內容。

衝動形成障礙和衝動傳導障礙也是藥致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機制。在前者,主要有早後除極的觸發活動,如IA類藥物延長APD與復極,容易引起2.3相中電位振蕩。又如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是一種早後除極,伴有復極高度延長,IA類和Ⅲ類藥可能引發。在衝動傳導障礙方面,藥物可因減慢或抑制傳導而引起折返,加Ⅰ、Ⅲ類藥可能引發之,其中ⅠB類因與結合部位解離迅速而較少引起。在慢反應細胞中,則Ⅳ類藥能抑制或減慢傳導。

由於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年臨床應用抗心律失常藥已更趨慎重。對急性心肌梗塞而無嚴重心律失常者,建議不用Ⅰ類藥物,必要時選用Ⅱ類藥。對一般心律失常也以少用ⅠA、ⅠC類為宜。

32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藥物選用 | 抗心律失常藥製劑與用法 32
關於「藥理學/抗心律失常藥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