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疫源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自然疫源地(natural epidemic focus)

自然界中某些野生動物體內長期保存某種傳染性病原體的地區。在自然疫源地內,某種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特殊媒介感染宿主,長期在自然界循環,不依賴人而延續其後代,並在一定條件下傳染給人,在人與人之間流行。自然疫源地學說是前蘇聯學者E.N.巴甫洛夫斯基創立的,最初只限於以節肢動物為媒介的野生動物病,以後擴展到非蟲媒傳染病,如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

自然疫源地一般分為:①自然疫源地帶。某自然疫源性疾病呈不連續的鏈狀分布,如流行性乙型腦炎自然疫源地帶,大致分布在南緯8°至北緯46°和東經87°~145°之間,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②獨立自然疫源地。由於地理的或生態系的天然屏障而隔開的自然疫源地,如裏海西北部鼠疫區被烏拉爾河、伏爾加河和裏海隔開成為若干個獨立的自然疫源地。③基礎疫源地。常為宿主動物喜歡棲息、病原體被固定而長期保存下來的小塊地區,有時把鼠洞也歸屬於基礎疫源地,或把前者稱中疫源地,後者稱小疫源地。自然疫源地具有地 區性 、季節性的特 點 ,並受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了解自然疫源地的分布規律,可以對這些疾病的發生進行預測預報,預防疾病的傳播和消滅某些疾病的原始疫源地。

關於「自然疫源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