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
A+醫學百科 >>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 |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spasmodic contraction of and sphincter)亦稱肛管內括約肌失弛緩症。正常情況下,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的擴張可立刻引起肛管內括約肌(IAS)反射性鬆弛,此反射稱為直腸括約肌鬆弛反射,或稱為直腸抑制反射,對排便很重要。若IAS呈痙攣性收縮不能鬆弛,將導致出口處梗阻型便秘。
目錄 |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1.腸壁神經節細胞缺如 如直腸無力、支持肛管內括約肌的神經異常,是超短型巨結腸的一種特殊類型。
2.長期忽視便意 直腸內糞便達一定量使其內壓升高時,就會產生便意。便意是直腸充脹時通過神經系統在大腦皮層產生的一種本體感覺和臟器感覺。如果忽視便意,就使外括約肌收縮,進而激發內括約肌收縮,反射性引起直腸壁鬆弛,內壓下降。長期忽視便意,使這一反射成為習慣,就會導致內括約肌痙攣。
3.器質性改變 如肛管內括約肌長期痙攣性收縮最終也可導致肥厚變性,即功能性改變轉化為器質性改變。
(二)發病機制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症状
主要為無痛性排便困難,便意淡漠或無便意,大便乾燥,部分病人有會陰部酸脹不適感。肛門直腸指診內括約肌彈性增強,可有觸痛,肛管壓力增高,甚至指尖進入肛管都很困難。直腸內有較多糞便蓄積。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是一種肛管直腸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並不少見,根據臨床症状和直腸指診,本病診斷並不困難。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診斷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檢查化驗
1.排糞造影 可觀察到:①肛管不開放,直腸頸部呈對稱性囊狀擴張,在肛管直腸交界處呈蘿卜根樣改變;②靜息相見直腸擴張明顯,甚至出現巨直腸;③鋇劑不能完全排空。
2.肛腸壓力測定 肛管的靜息壓主要靠內括約肌維持,故本病患者的靜息壓明顯高於正常。此外,IAS鬆弛反射幅度下降或不能引出,對診斷有肯定意義,表現在氣囊擴張直腸時,肛管壓力下降不明顯或上升。
3.直腸最大耐受量明顯升高。
4.盆底肌電圖 內括約肌肌電圖的放電頻率和放電間隔,以及擴張直腸時有無電節律抑制,對診斷本病及鑒別其他出口梗阻性便秘有重要意義。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鑒別診斷
應與恥骨直腸肌症候群相鑒別。本病指診時,內括約肌彈性增強,肛管壓力高,甚至指尖進入肛管困難,而恥骨直腸肌症候群指診時,內括約肌鬆弛,可進入肛管,但僅在恥骨直腸肌段有狹窄或肥厚。
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局麻下肛管擴張效果明顯,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口服粗纖維食物,應用緩瀉劑均可獲得暫時效果,但不能治癒。在局麻下肛管擴張有一定療效。生物反饋療法,可訓練機體控制功能,有較好的療效。
2.手術治療 對嚴格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IAS和直腸平滑肌部分切除術。Heaton報導53例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的嚴重慢性便秘患者施行該術,術後48例獲隨訪,26例效果良好,8例顯著改善,14例效果不佳。Shafik報告146例原發性排便過少患者行IAS切斷術,術後132例(90.4%)症状得到改善,排便次數及直腸壓力也恢復正常,隨訪3~7年並無複發。因此,IAS切斷術是治療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一種有價值的方法。
(二)預後
參看
關於「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