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上膀胱造瘺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膀胱造瘺是解決急性尿瀦留且無法上導尿管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恥骨上用穿刺針穿過腹壁到達膀胱後留置導管,將膀胱中的尿液引出體外,稱為恥骨上膀胱造瘺術。常用的膀胱造瘺術方法有兩種,即恥骨上穿刺膀胱造瘺術和開放性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簡單易行,操作方便,快捷,創傷也小,可在診室或者病床上施行。開放性恥骨上膀胱造瘺術可同時了解或治療膀胱病變,置管粗,引流通暢,能準確縫合止血,出血及尿外滲發生率少。缺點是耗時,需在麻醉下完成。

恥骨上膀胱造瘺

目錄

適應證

  1. 膀胱內手術(如取膀胱結石、異物),切除帶蒂的膀胱腫瘤膀胱憩室,以及膀胱損傷修補等。
  2. 尿瀦留引流。
  3. 經膀胱切除前列腺或行尿道會師術
  4. 梗阻性膀胱排空障礙,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
  5. 陰莖和尿道損傷。

術前準備

  1. 術前控制泌尿系感染。改善全身情況如出血、休克、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
  2. 前腹部、腹股溝及外陰部剃毛,用肥皂水及溫水清洗,用新潔爾滅消毒。
  3. 術前將導尿管置入膀胱,沖洗後,用沖洗鹽水充盈,導尿管留置,末端夾鉗。

麻醉

成人選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全身情況不良或高血壓者可用局麻。兒童採用硫噴妥鈉基礎麻醉加高位骶管麻醉或局麻。

手術步驟

  1. 體位:仰臥位略頭低腳高位,使腹內腸管移向頭側。
  2. 切口:作恥骨上正中切口,長6~10cm,將腹直肌與錐狀肌向兩旁分開,直達膀胱前間隙。
  3. 顯露膀胱前壁:用紗布裹手指向上鈍性分離腹膜前脂肪與腹膜反折,顯露出有縱行血管的膀胱前壁。
  4. 切開膀胱前壁:在膀胱前壁稍高位置的中線兩旁,用兩把組織鉗夾住,提起膀胱壁,在兩鉗之間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出充盈膀胱的鹽水後切開膀胱。作膀胱造瘺術時切開1~2cm,可容手指探查即可;其他手術可酌情擴大。溢出的灌洗液用吸引器吸盡。
  5. 探查膀胱:用手指伸入膀胱內探查,明確病變情況,如有可能,應同時將病變去除。
  6. 縫合膀胱前壁:將氣囊導尿管,傘狀或蕈狀導尿管置入膀胱切口內。分兩層縫合膀胱壁。內層用2-0鉻制腸線全層間斷縫合(在無腸線的情況下,也可採用絲線間斷縫合肌層,但不可穿過粘膜層,以免導致術後結石形成);外層再以4-0號絲線間斷縫合。導管經腹壁切口的上角引出。
  7. 引流、縫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在膀胱前間隙置一香煙引流,由腹壁切口的下角引出。逐層縫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組織和皮膚。縫腹直肌時,可在膀胱頂部固定一針,以免膀胱攣縮。導尿管需用皮膚縫線環繞結紮固定,以免脫出。

術中注意事項

  1. 膀胱壁上的動脈出血,必須當即結紮出血,以免回縮再出血。
  2. 分離腹膜反折時,應避免分破,以防漏尿,污染腹腔。在膀胱空虛、攣縮、破裂時應防止將腹膜當作膀胱而誤切入腹腔。一旦分破腹膜,應立即縫合。
  3. 傘狀或蕈狀導尿管需自膀胱及腹壁切口高位引出,以防長期引流後膀胱攣縮。

術後護理

心理護理

包括術前護理、術後護理。患者多數顧慮重重、心理壓力較大,擔心手術,醫師應充分與患者溝通,特別是術後病人帶有膀胱造瘺管、導尿管、引流袋,部分還帶有膀胱沖洗系統,活動不便,外觀不雅,應鼓勵病人樂觀積極面對這些。

術後處理

  1. 煙捲式引流一般在術後24~48小時拔除。
  2. 恥骨上膀胱造瘺管於術後10日內應注意防止脫出,以免尿滲至周圍組織。如需長期留置,應每周更換1次。留置期間根據需要,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膀胱,以防堵塞和感染。術後早期2-3天造瘺口消毒換藥,清除分泌物,注意無菌操作。遠期可經常自行用碘伏雙氧水棉球擦洗造瘺口,保持通風。周圍皮膚如有潮紅、濕疹時可外塗紅霉素軟膏。保持內衣內褲清潔。
  3. 術後鼓勵病人多飲水:保持尿量2000ml/d以上,起到自身沖洗膀胱作用,避免膀胱內感染和小結石形成。指導病人及家屬學會正確觀察尿液。飲食應以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為主,禁止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使用高鈣和高草酸食物。
  4. 每日更換床邊消毒引流袋1次。

膀胱功能訓練

術後2周到1個月膀胱造瘺管低位無張力引流,後造瘺管定期夾閉,可放尿1次/每2-4小時,以避免膀胱逼尿肌發生失用性萎縮

參看

http://www.a-hospital.com/%B3%DC%B9%C7%C9%CF%B0%F2%EB%D7%D4%EC%F0%FC%CA%F5.html

關於「恥骨上膀胱造瘺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