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基坦斯基,K.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羅基坦斯基,K.(Karl Freiherr Rokitansky (1804~1878)),奧地利病理解剖學家。他根據近10萬例的屍體解剖(其中自作3萬例),對患病機體作了系統描述,使病理解剖學研究成為現代醫療實踐的基礎。1804年 2月19日生於克尼格雷茨(今捷克和斯洛伐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1878年7月23日卒於維也納。早年在維也納大學學醫,182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留校從事病理學研究。1832年他支持塞梅爾魏斯對產褥熱的研究,在他的建議下,皇帝約瑟夫二世下令,所有在醫院中死去的患者,都必須進行病理解剖;這使病理解剖學者有更多機會從事研究。儘管羅基坦斯基從未接觸過臨床,但他親手進行大量的病理解剖,他在病理學上的研究對臨床醫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病理解剖學在解釋一些無實質性病理變化的疾病時,常常遇到困難。於是他提出一種頗為奇特的體液病理學說,即把體液的各種狀態稱為體質,每種體質都有易患的疾病,體液成分發生障礙是疾病的基本原因,解剖時所見的器官或組織上的病理變化是體液中物質沉澱和淤積產生的續發現象,而一些在病理解剖中看不到實質性變化的疾病,則要從血液等體液成分的變化中尋找原因。這一學說受到倡導細胞病理學的R.(C.)菲爾肖的抨擊。由於缺乏充分的病理學上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的理論,羅基坦斯基很快放棄這一學說,包括其中的合理成分。

他還首先鑒別了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描述了肺氣腫急性黃色肝萎縮脊椎前移症等的病理變化,證明了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先天性畸形。主要著作有《病理解剖學手冊》(1842~1846)。

關於「羅基坦斯基,K.」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