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凋亡

(重定向自程序性细胞死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程序化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凋亡細胞將被吞噬細胞吞噬。這一假說是基於Hayflick界限提出的:1961年Hayflick根據人胚胎細胞的傳代培養實驗提出。指細胞在發育的一定階段出現正常的自然死亡,它與細胞的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區別。細胞凋亡對於多細胞生物個體發育的正常進行,自穩平衡的保持以及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方面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蝌蚪尾的消失,骨髓的細胞凋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的發育,發育過程中手和足的成形過程。

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又稱為細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細胞死亡是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達以及調控等的作用,因而是具有生理性和選擇性的。  

歷史起源

Apoptosis的概念來自於希臘語,原意是指樹葉或花的自然凋落,而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時,就像樹葉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樣,凋亡的細胞散在於正常組織細胞中,無炎症反應,不遺留瘢痕。死亡的細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細胞或鄰近細胞清除,不影響其他細胞的正常功能。

由於與人類健康和某些重大疾病有密切關係而成為生物工程研究的熱門課題。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授予英國的雪梨•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的羅伯特•霍維茨,以表彰他們在「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中的重大發現,則明確反映出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他們在線蟲中發現了控制細胞死亡的關鍵基因,並闡明了這些基因如何在細胞死亡過程中相互作用,還證明了在人體中存在著相似的基因。這一開創性工作為「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成就

近年來,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科學家發現控制「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有兩類,一類是抑制細胞死亡的,而另一類則啟動或促進細胞死亡。這兩類基因的相互作用控制了細胞發育的進程。這兩種機制的並存,使機體細胞的生與死處於動態的平衡,以確保機體的健康。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疾病就會發生。當細胞的死亡受到抑制時,細胞會無序增長並造成腫瘤發生及形成癌症,反之則導致細胞過度死亡,如受到愛滋病病毒感染時,人體免疫機能被破壞,引發愛滋病。受到基因嚴密調控的細胞「生」與「死」的過程對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人類健康和疾病的機理,進一步了解癌症、愛滋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並找到治療方法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一些國家已開始利用「程序性細胞死亡」的機理研究治療某些疑難病症的新方法。我國科研人員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躍,一些醫藥開發公司已在進行有關的臨床試驗。這些工作必將為人類疑難病症的治療帶來新的生機。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授予了英國科學家雪梨.布雷內、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和英國科學家約翰.蘇爾斯頓,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在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

關於「細胞凋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