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絲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著絲點(kinetochore)著絲粒兩側的具有三層盤狀或球狀結構的蛋白高等植物的著絲點呈球形。著絲點的定位與形成決定於著絲粒特異的DNA順序,在有絲分裂一開始便形成。

長期以來,著絲粒和著絲點這兩個術語是作為染色體紡錘體附著區域的同義語使用的。遺傳學文獻中多用著絲粒一詞,而細胞學家多用著絲點一詞。後來在電鏡下研究哺乳類染色體超微結構時發現,主縊痕兩側是一對三層結構的特化部位,認為是非染色質性質物質的附加物,稱為著絲點。在主縊痕區存在著絲粒,由此把染色體分成二臂。著絲粒的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稱為著絲點。著絲點與紡錘體的紡錘絲連接,與染色體移動有關。在分裂前期和中期,著絲粒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後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紡錘絲把兩條染色單體拉向兩極。並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或各種生物的染色體,都有這種分化的結構。

關於「著絲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