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轉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肝臟的生物化學 >> 膽色素代謝 >> 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轉變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目錄

結合膽紅素膽汁排入腸道後,自迴腸下段至結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由β-葡萄糖醛酸催化水解脫去葡萄糖醛酸,生成未結合膽紅素,後者再逐步還原成為無色的膽素原族化合物,即中膽素原(meso-bilirutinogen)、糞膽素原(stercobilinogen)及尿膽素原(urobilinogen)。糞膽素原在腸道下段或隨糞便排出後經空氣氧化,可氧化為棕黃色的糞膽素,它是正常糞便中的主要色素(圖11-13)。正常人每日從糞便排出的膽素原約40?80mg。當膽道完全梗阻時,因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入腸道,不能形成糞膽素原及糞膽素,糞便則呈灰白色。臨床上稱之為白陶土樣便。

膽紅素在腸內的變化


圖11-13 膽紅素在腸內的變化

生理情況下,腸道中約有10-0%的膽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其中大部分(約90%)由肝臟攝取並以原形經膽汁分泌排入腸腔。此過程稱為膽色素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pigments)。在此過程中,少量(10%)膽素原可進入體循環,可通過腎小球濾出,由尿排出,即為尿膽素原。正常成人每天從尿排出的尿膽素原約0.5-4.0mg,尿膽素原在空氣中被氧化成尿膽素,是尿液中的主要色素,尿膽素原、尿膽素及尿膽紅素臨床上稱為尿三膽。

膽紅素的生成及代謝可總結為圖11-14。

正常膽紅素的代謝


圖11-14 正常膽紅素的代謝

32 膽紅素在肝臟中的代謝 | 血清膽紅素與黃疸 32
關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轉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