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類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ecological group

生態行為(各對主要環境因素的反應)相似的植物種群組合。這個概念的基礎很早就由沃明(J.E.Warming,1895)等人提出的,但最初是把生態類群專用於特殊化的植被單位(植物群落),而進一步發展此概念的則是愛倫堡(H.Ellenberg,1950,1952,1963)他針對土壤pH值,土壤水分(地下水位)、土壤含氮量、溫度、對被動物攝食的抵抗性等因素,分別抽出了6個生態類群。例如對於土壤pH值,主要劃分出強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鹼性等各種土壤條件下出現的5個種群以及與土壤pH值無關而出現的1個種群,共計6個生態類群。用直方圖(histogram)的方式表示各植物群落的生態類群組成,即得生態類群譜(ecological group spe- ctrum),用作群落間生境條件的比較。此外生態類群的掌握對植物分布模式成因的探索,植被單位的確定以及從植被所得知識的應用等等可提供有用的線索。

鳥類的生態類群

全世界現存的鳥類有9000餘種,我國就有1244種。如果我們按照系統分類的方法,逐一去認識鳥類家族的成員,可說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對於初學者,特別是業餘愛好者而言,簡直是不可實現的願望。而我們從生態類群的角度入手來了解鳥類可說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鳥類生態類群可分為8個,而2個特殊類群在我國的現存鳥類中是沒有的。那就是只會奔跑不會飛翔的走禽鴕鳥類,和只會游泳不會飛翔的海洋性鳥類企鵝。其餘那些可以適應飛翔的各類在我國都有。它們都屬於突胸總目,其共同特點是在胸骨正中向外長有垂直的骨板——龍骨突,藉以附著飛行肌肉;骨骼薄而輕,中空有充氣現象。這些鳥類可劃分為6個生態類群。

1.游禽 主要特徵腳趾間具蹼(蹼有多種),善於游泳和潛水。尾脂發達,能分泌大量油脂塗抹於全身羽毛,以保護羽衣不被水浸濕。嘴形或扁或尖,適於在水中濾食或啄魚。代表種類有綠頭鴨、鸊鷉和潛鳥等。

2.涉禽 外形具有「三長」特徵,即喙(嘴)長、頸長、後肢(腿和腳)長,適於涉水生活,因為腿長可以在較深水處捕食和活動。它們趾間的蹼膜往往退化,因此不會游水。典型的代表種類是鶴和鷺。還有體形較小的鴴類和鷸類。

3.陸禽 後肢強壯適於地面行走,翅短圓退化,喙強壯且多為弓型,適於啄食。代表種類有雉雞、鵪鶉等。斑鳩和鴿雖然善飛翔,但取食主要在地面,因此也被歸於陸禽。

4.猛禽 嘴、爪銳利帶鉤,視覺器官發達,飛翔能力強,多具有捕殺動物為食的習性。羽色較暗淡。常以灰色、褐色、黑色、棕色為主要體色。代表種類有日行性的金雕、紅隼、雀鷹和夜行性的雕鴞等。

5.攀禽 足(腳)趾發生多種變化,適於在岩壁、石壁、土壁、樹榦等處攀緣生活的鳥類。如兩趾向前,兩趾朝後的啄木鳥鸚鵡杜鵑,四趾朝前的雨燕,三、四趾基部並連的戴勝、翠鳥等均屬於攀禽。

6.鳴禽 種類繁多,鳴叫器官(鳴肌和鳴管)發達的鳥類。它們善於鳴叫,巧於營巢,繁殖時有複雜多變的行為,個兒為中、小型,雛鳥在巢中得到親鳥的哺育才能正常發育。代表種類有烏鴉、麻雀、百靈、畫眉、山雀等。

當你在野外看到一隻鳥時,不一定能叫出它的名字,也難以說出它確切的分類地位(目、科、屬),但你只要藉助上述的內容就可以確定它們所屬的生態類群。通過比較和觀察,你還可以很快判斷出它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所發揮的發用。如果再藉助圖譜和請教專家,就可以把你觀察記錄到的鳥鑒定到種。

關於「生態類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