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氣功外氣動態現象的肌電圖觀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治療各論 >> 氣功外氣動態現象的肌電圖觀察
氣功外氣療法

氣功外氣療法目錄

1981~1984年底,用氣功外氣治療400餘例患者,其中60餘例出現動態現象。為此,對已治癒的3例患者進行了接受外氣的肌電圖觀察。

一、材料與方法

(一)患者選擇:李某,女,29歲。腰及左下肢疼痛9個月,X線片示4~5腰椎間隙變窄,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姜某,女,48歲,坐骨神經疼痛2年。成某:男,29歲,患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已3年。三名患者經用氣功外氣治療已痊癒。

(二)測試方法:使用RW—6000型多導生理記錄儀,分期進行測試。患者取坐位或臥位。成某取左側掌長肌,姜某取右側腓腸肌,李某取左側臀大肌。插入肌電針,電極經輸入盒接入AB—601型生物放大器。在熒光屏上進行觀察,並記錄肌電圖變化。測試程度:醫者發氣給患者,停止發氣和收功;三名患者各選1個穴位,刺入毫針,醫者在針體附近發氣,再收功;採用上海電子三廠生產的電療儀進行電刺激作為對照。

二、結果

(一)醫者給患者發氣出現的動態現象:發氣前,患者處於安靜狀態,肌電圖呈電靜息。當醫者用平掌式,以推、拉、顫、引等手法,離開患者皮膚30~100厘米處發氣時,外氣作用於患者的經絡、穴位,肌肉則出現運動,肌電圖即持續性出現單個電位、混合型電位,隨之呈干擾型電位,振幅也漸增大。醫者停止發氣後,高振幅的干擾型肌電圖仍繼續呈現。一旦收功,則干擾型電位的振幅減少,並轉為混合型電位、單個電位而變為電靜息。

(二)穴位處扎毫針後醫者給患者發氣出現的動態現象:在李某的左側次髎穴,姜某的右側上髎穴,成某的左側間使穴,各刺1毫針,作為發氣的針體。發氣前,患者為安靜狀態,肌電圖呈電靜息。當醫者在針體附近(2~3厘米處),用龍含式,以推、拉、顫手法,或用龍含式旋、顫手法發氣時,肌電圖則出現陣發性干擾型電位。此陣發的束狀電變化與醫者的發氣手法的頻率相一致。收功後即呈電靜息。

(三)電刺激所致肌電圖變化:分別於三名患者所插入的肌電針電極附近插入兩根毫針,作為電極,再用電療儀做電刺激。刺激前,患者安靜,肌電圖均呈電靜息;當達到刺激強度時,肌肉出現收縮,並出現肌電變化。肌電出現的電位頻率與電刺激的頻率相一致。

三、討論

(一)外氣信息的可觸發性與觸發後不能自控性:當醫者發放外氣作用於患者的經絡、穴位時,可使氣機活躍,氣血運行通暢,其產生的肌肉收縮運動便是表現之一。此種外氣的觸發,在有些患者肌肉運動表現甚為突出,一旦產生強烈的效應,接受外氣者則不能自我控制。

(二)外氣信息與觸發效應的同步性:當醫者向患者有節律地發放外氣時,患者的肌肉作相應的有節律的收縮,出現陣發的束狀肌電圖象。

(三)外氣信息對觸發效應的可控性:醫者發放外氣,觸發患者發生效應時,一旦收功,則效應即可控制,而接受外氣者自身則不能控制。

至於氣功外氣動態現象的機制,當需進一步研究。

(參加本實驗者:畢永升、曹振華、趙魯鳴、張連才)

32 氣功外氣對家兔奧狄氏括約肌緊張度的影響 | 氣功外氣作用於針體對家兔奧狄氏括約肌肌電的影響 32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氣功外氣動態現象的肌電圖觀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