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噬菌體
A+醫學百科 >> 毒性噬菌體 |
根據與宿主菌的相互關係,噬菌體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在宿主菌細胞內複製增殖,產生許多子代噬菌體,並最終裂解細菌,稱為毒性噬菌體(virulent phage)。另一種是噬菌體基因與宿主菌染色體整合,不產生子代噬菌體,但噬菌體DNA能隨細菌DNA複製,並隨細菌的分裂而傳代,稱為溫和噬菌體(temperate phage)或溶原性噬菌體(lysogenic phage)。
目錄 |
毒性噬菌體增殖過程
毒性噬菌體在敏感菌內以複製方式進行增殖,增殖過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釋放幾個階段。從噬菌體吸附至細菌溶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稱為噬菌體的複製周期或溶菌周期。
吸附
吸附是噬菌體與細菌表面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的過程,其特異性取決於噬菌體蛋白與宿主菌表面受體分子結構的互補性。不同噬菌體的吸附方式不同,絲形噬菌體以其末端吸附,有尾噬菌體以尾絲、尾刺吸附。絲形噬菌體如M13、f1等及微球形噬菌體如MS2等是吸附於細菌的性菌毛上,所以只感染有性菌毛的F+菌。只要細菌具有特異性受體,不論是活或已死亡,噬菌體都能吸附,但噬菌體不能進入死亡的宿主菌。
穿入
有尾噬菌體吸附宿主菌後,藉助尾部末端含有的一種類似溶菌酶的物質,在細菌胞壁上溶一小孔,然後通過尾鞘的收縮,將頭部DNA注入細菌體內,而蛋白質衣殼留在菌細胞外。無尾噬菌體與絲形噬菌體可以脫殼的方式進入細菌細胞內。
生物合成
噬菌體核酸進入菌細胞後,一方面通過轉錄形成mRNA,再由此轉譯成噬菌體所需的,與生物合成有關的酶、調節蛋白和結構蛋白。另一方面, 以噬菌體核酸為模板,通過核酸多聚酶的催化作用,大量複製子代噬菌體的基因核酸。
成熟與釋放
待噬菌體的蛋白質與基因核酸分別合成後,立即在細菌胞質內按一定程序裝配成完整的成熟噬菌體。當子代噬菌體達到一定數目時,菌細胞突然裂解,釋放出的噬菌體又可感染新的敏感細菌。但有些絲形噬菌體是以出芽的方式逐個釋放。
噬菌體數量的測定
在液體培養基中,噬菌現象可使混濁菌液變為澄清。在固體培養基上,若用適量的噬菌體和宿主菌液混合後接種培養,培養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現。一個空斑系由一個噬菌體複製增殖並裂解細菌後形成,稱為噬斑(plaque),不同噬菌體噬斑的形態與大小不盡相同。若將噬菌體按一定倍數稀釋,通過噬斑計數,可測知一定體積內的噬斑形成單位(plaque forming units, pfu)數目,即噬菌體的數量。
關於「毒性噬菌體」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