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內照射放射損傷診斷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內照射放射損傷 >> 內照射放射損傷診斷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
|
內照射損傷的診斷,主要依據人員同放射性物質的接觸史、接觸時間、劑量估計、臨床症状和化驗檢查,以及放射測量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一、全面收集患者與放射性物質的接觸史
應盡量全面收集與放射性物質的接觸史。在戰時,應包括人員在放射性沾染區的停留時間,所處地區的照射量率,在沾染區是否飲用污染水,體表沾染檢查結果及個人劑量檢查儀讀數等。平時,應包括人員接觸放射性物質的種類,劑量水平、防護條件、工作場所的放射性沾染情況及本人職業年齡和衛生情況等。此外,還應聽取有關人員介紹。
二、臨床症状和詳細醫學檢查
根據內照射放射病的臨床特點,對病員進行臨床經過的觀察,特別要注意有無放射性物質進、出途徑和停留部位的局部損傷表現。醫學檢查包括:一般檢查、化驗檢查(重點是血液學),及各系統、器官的功能檢查(如肝、腎、造血功能和腦電、心電檢查等)。
三、體內污染的監測
依據放射性核素吸收、沉積、排出的特點、測定血、尿、便、痰液等的放射性;測量選擇性沉積的組織、器官的放射性。測定方法有:放化分析、輻射儀器測定、個別組織及器官的體外測定等。體外測定用於釋放γ射線的放射性核素,已成為重要的診斷手段。如應用放射性沾染測量儀測甲狀腺的放射性碘的活度。可根據測得的計數率和測定時間,由儀器中的附表可查出並推算進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內照射劑量。
由於放射性物質在體內排泄速度較快,大多在進入體內後的最初幾天排出體外,因此,對胃內容物,血、尿、便的放射性測定,必須儘早進行。
四、甲狀腺和造血功能檢查
甲狀腺功能檢查在診斷早期落下灰引起的內照射損傷中有重要價值,尤其是甲狀腺吸131I能力和131I有效半減期的測定比較靈敏。
造血功能檢查對親骨性放射核素引起的造血組織損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照射放射損傷臨床特點 | 內照射放射損傷救治 |
出自A+醫學百科 「核與化學損傷/內照射放射損傷診斷」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A0%B8%E4%B8%8E%E5%8C%96%E5%AD%A6%E6%8D%9F%E4%BC%A4/%E5%86%85%E7%85%A7%E5%B0%84%E6%94%BE%E5%B0%84%E6%8D%9F%E4%BC%A4%E8%AF%8A%E6%96%AD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內照射放射損傷診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