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被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嬰兒捂被症候群常在寒冷季節發生,多見於農村1歲以內的嬰兒。主要是農村年輕的父母不懂得科學幼兒知識,給幼小的孩子穿得過多、蓋得過緊,甚至蒙頭大睡,導致其發生。以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為主要表現。自20世紀70年代有臨床報導至今,其命名尚未統一,又稱為悶熱症候群捂熱症候群被捂症候群、衣蓋過暖的嬰兒中暑等。

捂熱症候群

目錄

臨床特點

診斷治療

本病診斷並不困難。根據其臨床特點,患兒夜間發病,有明顯的蒙被或過度保暖的誘因,一旦出現大汗脫水缺氧等臨床表現,即可確診。鄉村醫生不熟悉本病,缺乏認識,容易導致誤診、誤治。本病的治療中,對症状輕者,主要是迅速松解過多、過緊的衣被,換掉濕透的衣服,使患兒迅速脫離悶熱的環境;對症状重者,必須就近送往醫院,給予輸氧補液、退熱、止驚、興奮呼吸、降顱內高壓等治療。此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診治,預後不佳。

急救措施

降溫

高熱使腦損害加重,應立即積極降溫,松解包被,給予溫水擦浴物理降溫。不主張藥物降溫,因退熱藥易致虛脫低體溫。不提倡乙醇擦浴,以免乙醇中毒及體溫急驟下降。如果體溫下降過程中出汗較多,應及時擦乾,以免降溫過低發生新生兒硬腫症。做好體溫監測,密切關注體溫變化,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做好降溫後護理,保持患兒的口腔衛生,補充營養和水分,防止受寒和降溫過度,保持患兒舒適。

控制驚厥

抽搐的原因主要與缺氧導致腦水腫電解質紊亂(低鈉、低鈣、低鎂)及低血糖等有關。一旦發生驚厥,首選地西泮或水合氯醛等,用上述治療及時止驚。各項護理集中進行,減少刺激,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窒息。

迅速建立輸液通道

及早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是搶救成功的重要措施。嚴格執行醫囑,做到及時、準確、有效。監測血糖、血生化、尿素氮肌酐血氣分析。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訂補液方案。心力衰竭者在補液的同時要控制總液量並給予強心藥物;腦水腫者給予脫水降顱內壓處理;腎功能不全者控制出入量。根據脫水性質補充高滲或低滲液體。

預防措施

本病重在預防。以下幾點有助於減少蒙被症候群的發生:

越捂越熱

參考文獻

關於「捂被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