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離子效應
A+醫學百科 >> 同離子效應 |
英文名稱:
common ion effect
同離子效應有兩種,一種是降低弱電解質的電離度;另一種是降低原電解質的溶解度。即,在電解質1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和電解質1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2,因而降低電解質1的溶解度的效應叫同離子效應。這種效應對於微溶電解質特別顯著,在化學分析中應用很廣。
對此現象可以這樣來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和沉澱是一種動態平衡,所以溶液中有關離子的濃度的(某種!)乘積是個常數--溶度積。例如[BiO+][Cl-]=Ksp=常數c,假定原來單純的BiOCl的飽和溶液中,[BiO+]=[Cl-];加了NaCl後,[Cl-]大大增加,但是常數c仍然得滿足,所以必然是[BiO+]大大降低,它無處可去,只有沉澱![BiO+]降低就意味著BiOCl的溶解度下降了。
上面提到的降低弱電解質的電離度的原理類推。
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含有與該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從而使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朝著生成弱電解質分子的方向移動,弱電解質的解離度降低的效應稱為同離子效應。
①使弱電解質電離度減小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鈉,由於醋酸鈉是強電解質、在水中全部電離成Na+和Ac-,溶液中Ac-濃度增大,大量的Ac-同H+結合成醋酸分子,使醋酸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
因此, 醋酸的電離度減小,溶液中H+濃度降低。在弱鹼溶液中加入弱鹼鹽,例如,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銨,也存在同離子效應。有同離子效應時計算氫離子濃度的一般公式為:
式中Kα為弱酸的電離常數,c為濃度。同理可得:
式中Kb為弱鹼的電離常數。
②使難溶鹽溶解度降低 例如,硫酸鋇飽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在上述飽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鋇,由於氯化鋇完全電離,溶液中[Ba2+]突然增大,[Ba2+]>KSP,原來的平衡遭到破壞,>KSP時,[Ba2+]大於BaSO4溶解在純水中的鋇離子濃度,而平衡向左移動,析出BaSO4沉澱。當溶液中再次建立新的平衡,即[Ba2+]則小於BaSO4溶解在純水中的硫酸根濃度,硫酸鋇的溶解度可用新的平衡狀態下的來量度。因此BaSO4在B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純水中要小。即加入含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BaCl2使難溶鹽BaSO4的溶解度降低。同離子效應也可以降低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度。例如,在飽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濃鹽酸或通入氯化氫氣體,也可以使NaCl晶體析出
關於「同離子效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