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作用因子
A+醫學百科 >> 反式作用因子 |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地識別或結合在各類順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參與調控靶基因轉錄效率的蛋白質。
大多數真核轉錄調節因子由某一基因表達後,可通過另一基因的特異的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轉錄。這種調節蛋白稱反式作用因子。
參與基因表達調控的因子, 它們與特異的靶基因的順式元件結合起作用。編碼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與被反式作用因子調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體上。反式作用因子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結構域:DNA結合結構域和轉錄活化結構域,它們是其發揮轉錄調控功能的必需結構。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誘導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種因素的調節。
同一類序列特異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編碼, 它們具有特定的蛋白質結構(如上述的鋅指結構、鹼性亮氨酸拉鏈、螺旋-環-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質結構上的同源性, 因而構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類固醇激素受體家族、AP1家族等。
主要包括:
1.DNA結合域:
a.螺旋-轉角-螺旋
b.鋅指結構
c.亮氨酸拉鏈
d.螺旋-突環-螺旋
2.轉錄激活域:與其他轉錄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構成分。
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發展,研究發現除了蛋白,DNA、RNA也有調控功能,所以現在也稱反式調控元件,主要有miRNA,轉錄因子等
出自A+醫學百科 「反式作用因子」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8F%8D%E5%BC%8F%E4%BD%9C%E7%94%A8%E5%9B%A0%E5%AD%9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反式作用因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