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老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特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老年人的心理衛生 >> 老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特點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進入老年後,人的各種生理機能都進入衰退階段,這必將引起心身一系列變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狀態;同時老年人社會角色的改變,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變化。

一、衰老

衰老過程是人們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它給老年人帶來許多不適、煩惱和困境。

1.形態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態的變化必然導致老人不滿意自己的形象,挫傷老年人自尊心,並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來日無多。

2.感覺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聽力下降、味覺遲鈍,這些都會給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動帶來諸多不便。例如,由於聽力下降,容易誤聽,誤解他人談話的意義,出現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執觀念。

3.神經運動機能緩慢 老年人的行動以及各項操作技能變得緩慢、準確、不協調,甚至笨拙,這些都會減少老年人外出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操作性動作緩慢、遲鈍,在勞動生產中,勢必跟不上青壯年。老年人為此既苦惱又不服氣。一些老人常採用好談「當年勇」的心理自我防禦方式,以補償和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

4.記憶減退 老年人的記憶特點是:近事容易遺忘,而遠記憶尚好。有命名性遺忘。速記、強記雖然困難,但理解性記憶、邏輯性記憶常不遜色。

5.性格改變 老年人性格逐漸發生改變,因常不為老人自己察覺,故多否認。性格改變的特點是:由於記憶減退,故說話重複嘮叼,再三叮囑,總怕別人和自己一樣忘事。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維散慢,說話抓不住重點。學習新鮮事物的機會減少,故多根據老經驗辦事,固執、刻板。工作能力下降,會增加老朽感、無能感、情感脆弱和情緒不穩定。有些老人由於自我中心,常常影響人際關係,乃至夫妻感情,彼此抱怨對方脾氣變怪了,對不起自己。實際上,雙方的性格都因年老而改變,但又只看到對方在變,互不理解。

二、體弱多病

老年人常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給晚年生活帶來痛苦和不便。因為體弱多病,自然會想到與「死」有關的問題,並不得不做出隨時迎接死亡的準備。多數老人表示並不怕死,但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纏綿,惹人討厭。為擺脫這種局面,他們四處求醫,尋找養生保健之術,並能堅持鍛煉。這對開展老年人心理衛生工作頗有幫助。

三、離、退休

離休或退休,必然帶來社會角色的改變。有些老人對離、退休的思想準備不夠,會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出現焦慮抑鬱、孤獨感和被社會拋棄感,對離、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改變,出現適應不良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老年人離、退休後,如何保持與社會聯繫,量力而行,繼續發揮餘熱,是心理衛生和老年社會學應研究的問題。

四、生活方式的變化

由於離、退休和體弱多病,使老人與社會的交往減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聞,慢慢對外界漠不關心、反應遲鈍並缺乏生活的動力。有人誤以為這是「享清福」,實際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應遵循「生命在於運動」的原則,適當地做一點家務勞動,參加一些社會工作,從事一些愛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營養。

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開始吸煙和飲酒,這種生活方式當然對老人的健康不利。但他們常辯解道:「我對煙酒沒有癮,抽點煙、喝點酒是老年人的一種生活享受。人老了,還不會享受,那有什麼意思呢!」近年來,社會上賭博成風,沉溺於賭博的老年人頗多。這不僅對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礎。

五、生活事件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給人招來煩惱、憂愁與痛苦。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對老年人的精神打擊尤為沉重,不僅留下心靈創傷,也可誘發一些軀體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創傷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幾種:

1.喪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單,寂寞難熬,對未來喪失信心而陷於孤獨、空虛、抑鬱之中。有人統計,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內相繼死去的人數,高於夫婦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數的7倍。

2.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惱。阻力或來自社會輿論,或來自子女的阻撓。婚後,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原因在於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動機不正確,多從實用主義出發,如找個老伴侍候自己;對方物質條件好,可化為公用。或有利於解決自己子女的就業問題……。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個戀愛過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養愛情,有了真正的愛情,才會為老年人的再婚帶來幸福。

3.喪子(女)晚年喪子是人生一大慟事,這不僅基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還涉及到老年人日後的瞻養及善後問題。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經濟原因外,還有時代差異的因素。兩代人由於對社會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及生活方式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間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導致抱怨、爭吵、指責、甚至發展到關係惡化、歧視和虐待老人。婆媳關係不和,則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影響的結果。總之,老年人面臨的人際關係問題,已不再是來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內部。家庭不和,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陰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經濟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夠時,在通貨膨脹的威脅下,就會人心惶惶,有一種對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兒女贍養的老人,則有寄人籬下,看兒女臉色屈辱生活之感,這些都會挫傷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還可能遭遇到自然災害、財產損失、車禍外傷或親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極大痛苦和不幸,衝擊老人的心身健康。

32 老年人的心理衛生 | 增進老人心理衛生的原則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老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特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