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的意義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護理心理學概述 >> 護理心理學的意義 |
醫學心理學 |
|
|
凡病者求醫,無不期望得到最好的醫治和最佳的護理。護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如何得到最佳護理的科學。其重要意義主要有如下幾點:
目錄 |
一、護理心理學正在推動著護理制度的改革
護理工作與其它醫療工作一樣,也是受一定的醫學模式制約的。回顧我國護理科學的歷史,考察護理界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的護理工作基本上是在生物醫學模式的規範之中,實行的是功能制護理。
按人體的不同功能進行分工操作護理的制度淵源於工業上的流水作業分工制,有的負責量體溫、有的負責數脈搏、有的負責打針、有的負責送藥等。這種作法確實可以節省人力,而且有益於提高某一功能護理質量。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忽視了人的社會因素和心理活動。目前護理界所倡導的整體護理,就是要求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不僅要看到疾病,注意到功能,而且要把病人視為完整的即身心統一的活生生的人;不僅看到病人這一單一個體,還要了解與他所患疾病有關的社會聯繫。不難看出,這正是新的醫學觀點向生物醫學模式的挑戰,是護理科學的巨大發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責任護理應運而生,逐漸發展並推廣開來。所謂責任制護理,就是責任護士對所護理的病人做到全面負責,即從生理、心理與社會諸方面進行全面護理。
專欄29-1 責任制護理的概念及內容
責任制護理(primary nursing)是一種臨床護理制度,其特點是以病人為中心,由責任護士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實施有計劃、有目的的整體護理。即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由專人負責全面計劃和實施護理。護士不是醫囑的機械執行者,護理也不僅是對病人機體的護理,而是強調心身整體護理,要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全面了解,以調動病人主觀能動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處於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體現責任制護理應該達到三個要求:
(一)對病人實施計劃護理
計劃護理包括了一系列有計劃的步驟和行動,目的在於滿足病人的需要,系統地解決病人的問題。計劃護理是從調查研究入手,掌握病人的情況制訂工作計劃,然後進行護理實施,體現了護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和細緻入微的工作精神。責任護士必須按照「護理過程」對病人作全面的、詳盡的調查了解,從而找出病人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來由,訂出護理措施,並定期進行評價。因此計劃護理是貫徹護理過程的四個基本步驟,是責任制護理的主要內容。計劃內容需要不斷從觀察病情動態變化(疾病的、心理的)和反饋信息(效果評價)中更改或補充,因此它不同於功能制護理時所訂護理計劃的需要。後者往往是根據疾病診斷及疾病一般的轉歸規律來制訂計劃,計劃從入院訂到出院,內容多半是預想的、原則性的和常規式的。預計的問題不一定發生,所以計劃與實際護理情況並不一定一致,而計劃護理則是按照動態資料實施計劃護理,這就有利於及時掌握病情並採取有效措施,從而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實施計劃護理體現了護士的工作是主動的,因為她了解每個病人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它使護士得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不斷評價改進自己的工作,符合作為護理專業的工作方向。
(二)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
人的心理因素與全身生理活動有密切的聯繫,情緒能影響免疫功能,如恐懼、緊張可使機體的「免疫監視」作用減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療價值。因此從整體看待病人是護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重視對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
患病後,由於生理功能的紊亂,大都存在情緒穩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對自身行為控制能力降低等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現消極反應。心理護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優美的環境、使緊的心理狀態得到鬆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護士要做到這點,必須對病人家庭環境、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病情變化、思想情緒等有所了解,在護理過程中採取疏泄、勸導、解釋、安慰、暗示、保證等手段,並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進行心理護理。
護士要做到這點,還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質修養,通過語言、表情、態度、行為來影響病人的感受和情緒,使之感到溫暖,增強信心,減少顧慮,振奮精神,從而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這就是良好的醫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價值,也是對一個責任護士的嚴格要求。
(三)對病人體現24小時負責
責任護士必須對她所負責的一組病人24小時全面負責。但護士的班次較多,不可能日夜守護著所負責的病人。因此這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責任護士首先必須在思想上加強負責精神,如同經治醫生一樣,他可能會因值班、手術、節假日等原因白天工作時間不在病房,但他並未間斷所負責病人的治療過程。而護士由於多年來按工作內容分工,習慣於8小時上班制,下班後對病人不負什麼連續性責任。因此,對病人的24小時負責還需要有一認識上和習慣上的過程。
(2)責任護士負責制訂護理計劃,下班前有責任將計劃中必須注意事項向輔助護士(包括同組的或中班、夜班的輔助護士)仔細交待,必要時應交待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時所採取的措施。
(3)責任護士有責任隨時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有權指出各輔助護士在本組病人中的工作缺點,並及時予以糾正。
(4)責任護士在其他班次中(如中班、夜班)仍應接觸並了解本組病人,亦可通過交班接班、閱讀病歷等來了解其連續過程,掌握與評價護理計劃。
(5)改進護士的排班方法,應盡量使責任護士能了解所管病人的每日情況,特別在護士人數不多的條件下,科學合理地組織安排是一項領導藝術。
引自金均等編著《責任制護理》
護理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它不僅推動了而且正推動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並在護理制度的變革中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責任制護理的護理程序中提出了如下三項護理內容:一是要以病人為中心,與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二是對病人的態度要和藹可親,對病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都能耐心地解釋;三是要善於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可以看出,上述三項護理內容與護理心理學的指導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二、護理心理學正在推動著護理學的發展
護理與醫療,猶如一輛車的兩人輪子,相輔相成,推動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儘管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大量事例足以說明護理與醫療同等重要,但人們獨尊醫療忽視護理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在日本,過去曾把護理人員稱為「看護婦」,把護理工作做為醫療工作的附屬部分,結果阻礙了醫學事業的發展。目前多數國家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護理科學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分析我國醫學界的現狀,重醫療、輕護理的現象還是相當嚴重的,甚至有人認為護理不是一門獨立的科學。目前我國編著的護理學,大都沒有擺脫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講的是生物醫學,強調的是生理護理的技術操作。這樣的護理學顯然落後於當代醫學的發展。要想使我國的護理學儘快發展成為一門推動醫學發展的嶄新科學,不僅要善於綜合運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和技術,還必須大力吸收社會醫學和護理心理學的有關內容。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必將逐步使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融為一體,使護理學成為一門嶄新的科學。
三、護理心理學有助於提高護理質量
目前我國護理界迫切需要護理心理學。只有護理心理學發展起來,普及開來,醫護人員才能懂得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才能採取相應技術進行心理護理。只有全面地認識疾病和病人,並以此為依據進行全面恰當的護理,才能使病人感到生理上舒適、心理上舒暢,從而大大提高護理質量。
四、護理心理學有助於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醫學觀念
病人是軀體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統一體,醫療與護理又密不可分地統一在病理變化的全過程。醫中有護,護中有醫,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認為只有護士需要學護理心理學的觀點是片面的。
醫生、護士學習護理心理學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需要。醫生、護士服務的對象是病人,病人是有複雜心理活動的人,要想為病人服務得好,就必須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並依據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採取恰當的醫療和護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滿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可以促進良好的生理狀態,良好的生理狀態又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造成身心之間的良好循環,促進病程向健康方向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醫療和護理質量。
護理心理學概述 | 護理心理學的對象與任務 |
關於「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的意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