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家庭療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專門心理治療方法介紹 >> 家庭療法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家庭療法集體心理治療中的一種形式,近年來愈來愈被人們所關注。家庭是社會群體的基本單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不僅影響著各成員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響著他們所工作、學習或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安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出了問題,發生心理障礙,往往需要從整個家庭的角度來了解問題的根源和性質,才能做出有效的處理和治療。在中國,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社會人,具有什麼個性特徵和人際行為更是深刻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孩子如有心理行為上的障礙往往需要得到家庭父母和其他成員的配合才能妥善地解決。所以家庭療法一般是治療者與當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員一起進行談話、示範或討論。治療不一定僅局限在醫院門診心理治療室,治療者到當事人家中。與其家人來往,成為他們家庭中的一位朋友,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家庭發生病理現象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與家庭的發展有關的障礙。便如夫妻沒有孩子前與有了孩子後雙方心理上的準備和感情分配發生問題;雙親在嬰幼兒時期的教養方式以及孩子進入學齡期後的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孩子長大成人,在交友、戀愛、結婚、選擇職業上父母與子女間產生的問題;孩子離家後父母重新恢復老倆口夫妻生活以及子女定期或不定期重聚所產生的情感問題。另一類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所引起的障礙;例如父親或母親與孩子之間引起的所謂親子三角關係的衝突,即一方訓斥,另一方袒護;如為多子女家庭,則兄弟、兄妹之間所引起的關係障礙,以及由於父母對他們各有好惡而加深這種障礙;如果家庭是三貸堂,則由於祖父母與父母對子女管教方式的衝突所引起的家庭關係障礙更為複雜。第三類是整個家庭作為一個團體發生了障礙,家庭是一個特殊的小社會團體,有它自己的組織和家法。家長式的統治,父親專斷、一言堂,或者母親蠻橫不講理,家庭成員之間無法自由交流思想。或者相反,子女成為家中小霸王,父母聽之任之,無能管教。父母沒有好榜樣,酗酒、賭博或經常吵架、鬥毆,上行下效,子女行為也發生障礙。

這三類病理現象都是家庭療法的適應症。一般是常見的是當事人(主要是孩子)與家庭某成員(主要是父親或母親)的關係發生了問題,以致彼此之間一談就崩,無法進行溝通。

現舉某家庭為例介紹家庭療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該家庭由父母及一初中二年級13歲男孩組成。該初中學生自認為長大,是中學生了,應有自己獨立行動的自由,對父母一直把他當作不懂事的小學生,假日或課餘時間與同學外出遊玩或做其他業餘活動感到極為氣憤,母親對他要求很嚴,為了使門門功課達到優等,放學後必須回家做功課,不完成作業不能看電視,而且還須由母親指定看哪些電視節目。家中一切事情皆由母親說了算。父親在科研工機構工作,整日忙於業務,不理家務,也很少管孩子的事。兒子為了反抗,故意不遵守母命,每日放學很遲回家,在家中也不做功課,並堅持要看他所喜愛的電視。為此經常與母親強詞奪理,以致發展到後來,只要母親一開口,就認為是訓斥他而爭吵起來,父親對母子間的爭吵因不明緣由經常站在母親一邊教育其子,也引起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初中一年級時,門門功課都是優秀,而現在沒有一門課是優秀,甚至還有1~2門課剛剛及格。母親為此感到很憂慮,不知應怎樣教育孩子。因為孩子與父母都感到很痛苦,不知如何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當治療者了解家庭中母子的緊張關係後,便邀請家庭全部成員來門診心理治療室,舉行家庭討論會。這一療法克服了過去傳統的治療方法的缺陷,即對家庭各成員產分別進行諮詢,而沒有坐在一起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因此效果不大。

家庭治法需要兩名治療者,並且都與家庭各成員所熟悉。一名主持家庭討論會,另一名躲在幕後,在另一間房裡通過特殊通話儀器將要談話的內容發給各家庭成員。該房間裝有單向玻璃或閉路電視可以看到治療室家庭討論會的全過程。

在治療室內,4把木柄沙發圍成一圈,兒子右邊是母親,左邊是父親,對面是治療者。每人皆在耳後戴上一精緻小巧的電子收聽器,通過它可聽到另一治療者的提示,但父母與兒子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帶有此種收聽器。主持家庭討論會的治療者的耳後也戴有收聽器,可以聽到另一治療者和兒子的談話。

家庭討論會開始,主持會議的治療者首先與兒子談話。

治療者:今天請你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這裡舉行一個家庭討論會。你們一家只有三口人,是一個小家庭。天下做父母的誰不疼受自己的孩子呢?做孩子的也多麼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受啊!你說是嗎?

(這時孩子從收聽器中傳來了另一治療者的批示,要他作出點頭表示同意舉動)

兒子:嗯(點頭)

治療者:可是當你們一家坐在一起的時候,一談話就崩,就要吵架,根本不可能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這是多麼使人難過的事啊!

兒子:嗯(點頭)。( 通過另一治療者的批示作出點頭的舉動。以下兒子的回答和都是由幕後治療者的指導下作出的)。

治療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使人痛苦的事呢?我認為雙方都有責任。你感到媽媽把你當作小孩子,管得太嚴,使你感到不自由。可是你是否想到,她也是為你好啊!希望你用功讀書,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象你爸爸那樣,你說是嗎?

兒子:嗯(點頭)。

治療者:當然你媽媽對你的看法也是不全面的,她忘了你已經是個13歲的少年,已經會管理自己了。你在班上是個好孩子,既聰明又肯幫助人,同學都喜歡接近你,希望你課餘時間,多與你在一起活動。聽說你和同學有很多活動計劃是嗎?

兒子:我喜歡和同學一起做功課,一起玩,我們有很多活動計劃,譬如我們班上組織了一個小足球隊,打算放學後到離校較遠的××體育場去練球,每周兩次。又譬如上上星期日我們打算騎自行車去西山旅遊,可是媽媽不同意,這些計劃也就都泡湯了!

治療者:你應該好好跟媽媽講嘛!足球是鍛煉身體;到郊外旅遊,既增強體質又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我想媽媽是會同意你去的。

兒子:媽媽把我當作小孩子,根本不聽我講的話,總是嘮叨:你的心思野了,成績不如前了,你不作完功課什麼地方都不准去,你門門功課如考不到優秀,就好好地跟我呆在家裡。

治療者:那你為什麼不照媽媽的話做呢?你的學習又不是不好,做作業對你來說不是一件困難事……

兒子:媽媽根本不把我當作人,連看電視的自由都沒有。她總以為她的想法是對的、總認為我講的沒有道理,所以我就偏偏不照她的話去做。

治療者與兒子的談話就這樣一步步深入地展開了。在旁聽他談的父母發現兒子與第三者談知很正常,很有分寸,情緒反應很適當,並且擺事實講道理,說出了他藏在心頭的話。在兒子與治療者的談話中父母逐漸認識到他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特別是母親感到她在家裡對兒子確實有點獨斷專行,不改正自己的態度是無法與兒子進行談話的。於是治療者開始轉向父母,與他們進行對話。

治療者:嚴同志,你看明理(兒子名)這孩子談得多麼好啊!你看他的談吐很象一個大人,很懂事嘛!為什麼你們一談話就會崩呢?

母親:過去我確實把他當作一個不想學好的孩子,我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母親也是按收聽器傳來的另一治療者的指導表達談話的內容)。

治療者:你應該談到,他不僅是屬於你們這個家庭的孩子,也是屬於國家屬於社會的一個未來人才。他在學校里和同學關係很好,已經在學校這樣一個小社會裡嘗到了甜頭,學習知識,掌握本領,學會怎樣認識社會,怎樣按學校要求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難道他和同學在這樣一個小社會裡一起活動不對嗎?

母親:我總擔心他在外面以壞人引誘,容易學壞。我一想到這事就心驚肉跳,所以我總希望他下課後就回家裡專心做功課。我沒有意識到他已經長大了,已經懂得是非了,他需要有集體的社會活動,我把關在家裡實在也夠悶的。但我發現他成績下降,不好好讀書,使我擔憂,我更不敢讓他到外面去活動了。

治療者:家庭的一切都由你操持,你已習慣於命令別人聽你的指揮。如果你是明理,聽別人告誡你,這也不准、那也不准,你心中又是什麼滋味?你如果把明理當作一個朋友,推心置腹地談談你對他的擔憂,他會和你一談就崩嗎?

母親:我想和如果真正能象今天這樣談談,是不會談崩的。

治療者:當然明理也應該明白,媽媽習慣於發施令,連爸爸都得聽她的,怎麼會聽兒子的申訴呢?不能因為媽媽不聽你的,你也就反其道而行之,故給她好臉,她要你往東你偏往西,在學校里把當天功課作完了,遲遲回家故意不講。考試的題明明都會作,故意少答一題,不求優秀成績來氣氣你媽媽。這種作法就是耍小孩子脾氣,是不成熟的表現,叫人家怎能放心得下?你已經是能管得住自己的大孩子了。做事應該合乎道理。

母親:也不能怪明理,是我不了解實情,錯怪了他。

治療者:(對父親)老胡同志,你整日勤勤懇懇地撲在工作上,在科研上作出成績,為孩子樹立了榜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嚴包攬一切家務,不使你分心,讓你集中精力工作,但是不能因此就放棄了教育孩子的責任,把重擔擱在老嚴一個的身上。當明理與媽媽爭吵的時候,如果你拿出作科研的精神,先弄清爭吵的原因究竟是為了什麼,從表面現象去發現問題的實質,就能作出實是求是公平的判斷,你說是嗎?

父親:我對待孩子的教育確實犯了馬大哈的錯誤,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對他的所作所為當作是件小事,只要批評批評就夠了,所以也不想去深入了解,我沒有盡到責任(父親也是接收聽器傳來的另一治療者的指導表達談話的內容)。

當治療者與父母親談話時,坐在一旁的兒子聽到母親的自我批語,很是感動;父母確實是愛自己的,認識到自己採取反抗的作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這時由治療者引導開始進行父母兒子三人間的對話,話題是在一個健康正常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相互交流思想與感情。通過這樣的家庭討論,初步建立了父母與子女的正常對話和溝通。

家庭療法一般分上述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治療者與當事人(兒子交談,其他家庭成員(如父母)在旁邊靜聽,不插嘴。這樣的談話能使家人感到震動,為什麼當事人能與第三者進行正常的交談,反思自己在家庭談話中的態度和方式,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第二階段治療者與其他家庭人員交談,使當事人了解到其家人的作法也不是按自己所想像的那樣沒有道理,反思自己所採取的對策也是沒有道理的。第三階段在治療者的主持下開始家人間彼此對話,不追究過去責任或弄清誰是誰非,而是向前看,用一個的話題、談論如何在家中建立正常的對話氣氛、父母、子女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才能使自己家庭變成一個可愛的、親切的、充滿歡樂的家。這一家庭療法視問題的嚴重程度,一般舉行1~5次的討論會就收到滿意的效果。

32 生物反饋療法 | 悟踐心理療法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家庭療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