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

(重定向自北京第二医学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首都醫科大學校徽

   首都醫科大學建校於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和終身名譽校長。

學校校本部位於北京市丰台區右安門外西頭條10號。校本部設有10個二級學院;學校還擁有18所臨床醫學院(其中16所臨床醫學院是附屬醫院),以及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還設有3個專科學院以及17個專科學系。

2007年,學校和附屬醫院有教職員工和醫護人員18280(校本部1621人,附屬醫院16659人)。有院士6人,特聘院士5人,正高職稱888人,副高職稱2059人。其中教授301人(校本部60人,附屬醫院241人),副教授578人(校本部173人,附屬醫院405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7768人,其中研究生1989人,本科生3811人,高職高專生1961人,留學生7人;成教學生6133人。學校學科專業齊全,學科力量雄厚,在基礎和臨床各專業擁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詣的專家學者。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有4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除了法醫學外,實現了生物醫藥學科碩士學位點級學科的全覆蓋。

校本部和附屬醫院總佔地面積100.81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24.01萬平方米,附屬醫院76.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9.31萬平方米(校本部24.41萬平方米,附屬醫院134.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近73.6億元(校本部近4.0億元,附屬醫院近69.6億元);儀器設備總值25.32多億元(校本部1.54億元,附屬醫院23.78億元);圖書館藏書94.58萬冊(校本部52.68萬冊,附屬醫院41.9萬冊);住院病床10962張。首都醫科大學以培養高層次本科生與研究生為核心、以臨床應用型人才為主,兼顧培養預防、康復生物醫學工程和醫學基礎各學科各層次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具有較強的學術發展與科研實力,在校本部和附屬醫院擁有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有高水平的國家級或市級研究和培訓機構,如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衛生部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北京市新醫藥技術轉移中心、首都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基地、臨床醫學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醫療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醫療研究中心、心血管病學系、疼痛醫學研究所、衛生毒理檢測中心、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醫肝病臨床研究中心、生殖醫學研究所和心血管疾病臨床試驗社區干預中心等。2002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等63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9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44項,共獲科研經費23093.43萬元;獲得國家級及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121項;獲得批准授權專利13項。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礎免疫學、醫學圖像處理、生物信息檢測與處理、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內外科、腎移植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口腔頜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兒血液病等領域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學校有良好的教學科研輔助設施,其中有圖書館、信息與通訊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實驗動物科學部、醫學實驗與測試中心、學報編輯部(期刊社)、醫學教育研究所等。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定了友好交流合作協議,其中有美國德州大學休斯頓醫學院、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日本川崎醫科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與自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日本滋慶教育集團所屬大阪三校(高技術專門學校)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接待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典、日本、荷蘭、義大利、德國、丹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8000餘人次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同時,學校積極選送教師、科研人員和管理幹部出國進修,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訪問。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七。  

目錄

歷史沿革

首都醫科大學原名北京第二醫學院,創建於1960年9月12日。

Bkoa8.jpg

1985年8月22日更名為首都醫學院。

1986年8月27日,確定首醫為市屬重點院校。

1994年2月5日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

2000年9月12日,首都醫科大學創院40周年。  

學校領導

1.歷任領導

吳階平,1960年至1970年出任首任院長(終身名譽校長).

陳 化,1960年4月至1963年初出任黨支部書記.

馮佩之,1963年至1965年出任黨委書記.

王新春,1965年 至1985年10月出任黨委書記.

戴士銘,1978年4月至1980年8月出任代理院長.

陳應謙,1980年8月至1984年4月出任院長.

李光弼,1984年4月至1985年10月出任院長.

金香,1985年10月至2002年3月出任黨委書記.

徐群淵,1985年10月至2002年3月出任校長.

史炳忠,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出任黨委書記(兼).

杜金香,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出任校長.  

2.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李 明

校長 呂兆豐

黨委副書記 馬誼平

黨委副書記 管仲

副校長 王玉慧

副校長 齊 昉

副校長 王曉民

副校長 王松靈

紀委書記 及振華  

院系設置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家庭醫學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  

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兒科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婦產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六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第九臨床醫學院  

管理型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國際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專科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外科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耳鼻咽喉科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院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的基礎建設,是承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平台。重點學科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是培養高層次人才、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重點學科建設是增強學科的科研能力,提高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促進學科上層次、上水平、體現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

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是高校學科發展的科技創新平台,為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和研究環境,主要研究領域應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明顯的學科特色和優勢,注重在科學前沿進行探索和積累。重點實驗室具有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參與競爭的能力,具有接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訪問、深造和業務交流的條件。

2005年,以首都醫科大學王曉民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項目「神經變性病的機制和防治的基礎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制定和實施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亦稱973計劃)批准立項,資助總經費為300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聯合了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二軍醫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青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餘家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  

教育培養

1.研究生教育

首都醫科大學於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經過20多年的努力,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2005年在校研究生人數已超過19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2人、碩士研究生已超過1458人。2005年首都醫科大學擬招收171名博士研究生、528名碩士研究生。此外,首都醫科大學還承擔著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工作。首都醫科大學共有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可在42個學科授予博士學位,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全面覆蓋醫學門類下所有學科,可在85個學科授權碩士學位,覆蓋了醫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與管理學五大門類。首都醫科大學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市級重點學科與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臨床醫學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年,次年正式招收研究生。當時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為研究生進修生部,隸屬於學校科研處。1982年研究生進修生部從科研處獨立出來,更名為研究生部。在研究生部發展階段,特別是1995年以後,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招生規模顯著增加,博士、碩士授權學科建設成績顯著,同時為北京,乃至全國醫療、衛生、教學及科研事業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研究生。進入21世紀,學校為了加快研究生教育發展,校黨委常委會於2003年3月18日研究決定,以原研究生部為基礎,成立研究生院。從此,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進入一個嶄新時代。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歷任工作人員:

李麗俐 科技處副處長負責研究生進修生工作 1978年-1980年

研究生進修生部主任 1981年-1982年

研究生部主任 1982年-1984年

孫英玉 研究生進修生部副主任 1981年-1982年

董紋仙 工作人員,研究生培養等工作 1980年-1991年

郭宏偉 工作人員 1982年-1985年

2003年首都醫科大學院究生院成立後,院長為呂兆豐教授,常務副院長兼學位辦公室主任陳改清教授。

下設招生辦公室、培養辦公室、學生辦公室、綜合辦公室。

同時與首都醫科大學學位辦公室,研究生思想工作部合署辦公。  

2.本專科生教育

七年制專業中設有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2個專業;本科專業中設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假肢矯形工程、康復治療學、衛生事業管理、醫學實驗學和衛生法學13個專業。高職高專教育設有護理、醫學檢驗、藥學等13個專業。  

3.成人教育

包括成人本專科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培訓等。  

附屬醫院

學校擁有14所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醫院),包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Bkoa9.jpg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第四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第五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第六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第八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第九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兒科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衛生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婦產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中醫藥臨床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康復中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

關於「首都醫科大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首都醫科大學條目的留言

--Das-beste-Wxy 2019年5月28日 (二) 15:10 (CST)

留言: 首醫未來就業前景咋樣啊 想考x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