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滕科弗,M.J.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佩滕科弗,M.J.(Max Josef Pettenkofer (1818~1901)),德國醫師。主要從事環境醫學和傳染病學研究,揭示了多種自然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1818年12月3日生於利希滕海姆,1901年2月10日卒於慕尼黑。1837年入慕尼黑大學學醫,學習期間對化學很感興趣。1843年取得藥師和醫師資格證書。1843~1844年曾在維爾茨堡大學學習醫用化學,發現食物對尿液成分的影響,設計測定尿中膽汁酸的試驗(佩滕科弗氏試驗)。後在吉森大學師從J.F.利比希。在人尿中發現肌酸酐。1847年任慕尼黑大學醫用化學教授,1865年又任該校衛生學教授,1879年領導成立衛生學研究所。

學生時代即改進J.馬什的測砷試驗。他早年主要研究環境因素與霍亂的關係,認為霍亂的發生必須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傳染性因子、土壤中的濕氣、季節因素和個體條件(易感人群),但他強調土壤中的濕氣是霍亂髮病的決定性因素。他否認霍亂由水傳播,也反對進行檢疫。他還研究皇宮內用循環熱空氣加溫後室內空氣乾燥的原因,研究醫院的換氣和人工通風問題。證明能用明確的資料和數據闡明住宅的衛生問題,從而開創環境衛生研究。設計了一種簡便的二氧化碳析法來測定擁擠的房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和空氣的純度,研究了牆壁、衣服、土壤的透氣及照明、採暖設備對空氣的污染。重視土壤及衣服在衛生上的重要性,也重視供水的衛生。1860年發明一種密閉的金屬呼吸測試儀,可容納人或大動物以精確地檢測一定時間內身體的氣體交換量及物質出入量,弄清許多營養素的代謝及需要量,他促使許多大學建立衛生學課程。

1865年與C.法伊特等創辦《生物學雜誌》,他的主要著作為1882年與H.齊姆森合著的《衛生學指南》。早年還當過演員,寫過讚揚化學及化學家的《化學十四行詩》。晚年因親人相繼去世,身體不好,精神抑鬱而開槍自殺。

關於「佩滕科弗,M.J.」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