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按摩學/人體關節概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關節脫位概論 >> 人體關節概論
中醫傷科按摩學

中醫傷科按摩學目錄

(一)關節定義

相對應的骨關節面周圍被結締組織連結起小、骨關節面之間仍留有一定空隙,這種連結方式即謂之關節。

(二)關節的種類

人體關節大致可分為屈戌關節(如手部的指間關節)、蝸狀關節(如踝關節)、車軸關節(如橈尺近端關節)、橢圓關節(如橈腕關節和枕寰關節)、鞍狀關節(如拇指側的腕掌關節)、球窩關節(如肩關節)、杵臼關節(如髖關節)、平面關節(如跗骨之間的關節)八種類型。

(三)關節基本構造

儘管人體關節各種各樣,但其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三部分。

1.關節面 即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覆蓋,稱為關節軟骨。它能使不光滑的關節面變得平滑,以減輕運動時的摩擦。關節軟骨具有一定的彈性,可減緩運動時的震蕩和衝擊。

2.關節囊 是附著於關節面周緣骨面上的一種結締組織,能分泌滑液,有潤滑關節和營養關節軟骨的作用。

3.關節腔 為關節軟骨和關節囊之間所密閉的狹窄腔隙,內有適量滑潤澤。

(四)關節的運動

關節的運動形式與關節面的形狀的密切關係。關節兩端之骨所成角度減小的運動謂屈,反之謂伸;向軀體或肢體正中面靠攏的運動謂內收,反之謂外展;圍繞軀體或肢體縱軸的運動謂旋轉;一骨的近端正原位轉動,而遠端作圓周運動謂之環轉或輪轉運動。

各關節運動方向及活動範圍,與關節的結構形態有密切關係。人體關節正常運動範圍和四肢主要關節運動的肌肉神經支配見附表。

(五)關節的穩定與靈活

關節及其內的滑液有利於關節運動的靈活性,而關節囊的纖維層及其周圍的筋肉組織增加了關節的穩定性,關節的靈活與穩定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關節運動的靈活必須以結構的穩定為前提,而結構的穩定又必須以關節運動為條件。如關節囊破裂時造成的關節脫位,就是失去了運動的前提;反之,關節僵直時,即失去了運動性則穩定性就無存在的意義了。故在處理關節脫位時,局部應採取制動和適宜的功能鍛煉,以解決其穩定和靈活性。如膝關節脫位,若對其穩定性注意不夠,則可形成活動關節(指超越生理範圍的活動);再如腕關節損傷時,若不注意指關節的活動,則預後可形成關節僵直。所以,在臨床中對於損傷性關節脫位、嚴重的傷筋必須注意貫徹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否則將會帶來不良後果,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

(六)四肢骨骺癒合(年齡)時間

肩部二十歲,肘部十八歲,腕部二十歲,髖部十八歲,膝部二十歲,踝部十八歲,二十五歲左右全身骺軟骨均已骨化,骨不再生長;在臨床觀察X線片時,應注意把骺軟骨陰影(即骨骺線)與骨折陰影(骨折線)相區別,以避免誤診。

32 關節脫位概論 | 關節脫位概述 32
關於「中醫傷科按摩學/人體關節概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