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性
A+醫學百科 >> 不育性 |
不育性sterility
1 指不產生髮育成下代植物種子的這一特性。廣義的不育性包括因環境條件而不開花或過早落花的,以及種子不具發芽能力的,或是像白化苗那樣能發芽但無繁殖能力的。狹義的不育性,則是指從生殖細胞形成直到受精,或是作為擔負這一進程的生殖器官的機能、形態、位置,以及從合子到發育成種子這一整個過程,基於某種原因,而不能產生後代的現象。M.B.Crane(1929)把因生殖器官退化而產生的不育性,稱為形態性不育性,把因配子體世代發育異常、胚和胚乳等的形成異常所產生的不育性,稱為發育性不育性。配子一般雖能受精,但在自交或在特定的系統間交配而不能受精時則稱為不親和性。可育性是不育性的對應詞,是指生活史的有性過程未被離斷者。
2 動物與植物相同,由於生殖細胞形成不完全,以及受精障礙等原因而不能產生子代,這現象也稱為不育性,不育性一詞原為植物中的術語,特別是應用於不生殖性或生殖減退。在人和高等動物的雌性中亦稱不孕性。與上述相反,可育性可稱為可生殖性、生殖完全或可孕性等等。尤其對動物的不親和性多以育性一詞來稱呼在人和家畜中,實際上碰到的不育性問題常常是因為生殖器官的形態和功能的不全,但也有的報導說,幾種實驗動物因連續近親交配而招致了生殖器官的退化。不過一般不認為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狹義的不育性,即不親和現象,在海鞘類的各屬中(Ciona,Cynthia,Molgula等)早巳引人注意。特別是對於幽靈海鞘(Ciona inestinatis)中的自交不親和性(Self-sterility)及雜交不親和性(cross-sterility),摩爾根(T.H.Morgan)曾長期進行過研究。海鞘的卵有一被覆細胞層包裹,在自交不親和及雜交不親和性時,精子不得通過此被覆細胞層,當人工除去這一障礙時,精子便可達到卵子處進行受精。此外,將卵長期放置海水中處理,因生理上的發生變化,可使受精率提高。但這裡是否存在著有如植物那樣的基因關係還不很清楚。另外在雌雄同體的動物中也不一定都是自交不育,即使是上述的海鞘,也並非普遍地自交不育。蛞蝓類及某種雌雄同體的魚如交配受到妨礙,便常進行自體受精。對雌雄同體動物的自交不育,恐伯多數還是因為雌雄生殖腺成熟期不同的緣故。
關於「不育性」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