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七惡,證名。見《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一。指瘡瘍患者病情嚴重時出現的七種險惡證候。七惡證候是古代判斷瘡瘍患者治療與預後的重要依據之一。歷代醫家所敘述之七惡證候多有差異,如《太平聖惠方》:「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利無度、或小便如淋,一惡也;膿血大泄,腫焮尤甚,膿色敗臭,痛不可近,二惡也;喘粗短氣,恍惚嗜睡,三惡也;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者,四惡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聲嘶色脫,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外科醫家或多宗於明代陳實功的觀點,《外科正宗》卷一認為:「一惡神昏憒,心煩上干,瘡形多紫黑,言語自呢喃;三惡腰身強,目睛邪視人,瘡頭流血水,驚悸是肝迍;三惡形消瘦,膿清臭穢生,瘡形多軟陷,脾敗不知疼;四惡皮膚稿,聲嘶韻不長,痰多喘急鼻痛肺將亡;五惡成消渴,隨飲即隨干,形容多慘黑,囊縮腎家端;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頻,大腸滑泄臟腑並將傾;七惡瘡倒陷,形如剝鱔同,四肢多冷逆,污水自流通。」一般認為臨床患者若出現三、四項者,則危重難治。

關於「七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