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論

(重定向自Dualism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但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

目錄

概念

二元論自古希臘就存在,提出者是柏拉圖。

Bkcr0.jpg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

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

還是唯心的。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

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

于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沒有廣袤;二者彼此完

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二元論把物質的派生物意識當作完全脫離物質而獨立的東西,因而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同時,由於它違背了科學所證明的基本事實,所以也不能真正將物質與意識絕對獨立的原則貫徹到底。笛卡爾為了說明物質實體和意識實體的來源,不得不承認上帝是「絕對的實體」,無論物質實體,還是意識實體,都得依賴於上帝。這樣,他的二元論最後還是倒向了客觀唯心主義的一元論。

哲學史上還有一些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包含有二元論的因素。如17世紀荷蘭的B-斯賓諾莎認為,「神」即自然,是世界的唯一實體,它有無限多的屬性,其中可以為人類所知的只有廣袤(物質性)和思維(意識性)兩種,二者絕對獨立,不能相互影響。

[補充]

二元論中的「意識」不是人類出現後的「意識」,而是指自然法則。在人類出現以前的物質和意識就是指物質和自然法則,譬如數學就是一種自然法則,數學並不是因為人類出現才有的「意識」。  

一元論與二元論的分歧

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或者意識,兩者中之一,二元論認為精神也是世界本原之一。到底誰對誰錯,弄清了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問題也就澄清了。

物質和精神是哲學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弄清這兩個概念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在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但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傳統哲學中的一些不實之詞必須予以徹底糾正或清除。否則,哲學就不可能得到發展。下面謹就這兩個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略陳一二以供參考。

在當代人看來,所謂物質,就是構成事物本體的諸要素的統稱。各種事物都是物質存在的不同形態。所謂精神,就是指人類所特有的思維運動及其產物(即認識)的總和。

在討論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時,必須限定所討論的物質是自然界的物質,還是人類世界的物質。為使討論嚴謹起見,首先必須對「自然界」和「人類世界」這兩個概念加以限定。在當代科學看來,所謂自然界,就是指其運動演變不受人類實踐制約的那個物質世界。所謂人類世界,就是指其運動演變受人類實踐制約的那個物質世界。可見,自然界和人類世界是不同的兩個物質世界。  

辨析

【這裡對「自然界」和「人類世界」的概念設定並不科學,這兩個世界都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這裡指的所謂「人類世界」只是人類活動涉及到的世界而已,它是物質世界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沒有人類活動它將與「自然界」沒有區別,因此這裡對「人類世界」和「自然界」的界定根本上是以人類是否接觸到來區別的,而據此說「自然界和人類世界是不同的兩個物質世界」是明顯的不科學,因為人類可以不用前往另一個世界,在同一個世界裡就能輕易地把「自然界」的某一部分轉化成「人類世界」。所以說,「自然界」和「人類世界」是同一個物質世界的兩部分,把它們按照這種概念區分開只是一種單純的實際操作性區分,不能反映本質性的道理。】

顯然,自然界的物質與人類的精神互不相干。只有處於人類實踐領域裡的,已經成為人類實踐直接或間接的實踐對象的物質,即人類世界的物質才和人類精神有關。因此,只有在人類實踐領域來討論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才有意義。那麼,兩者有什麼關係呢?由於人類實踐有認識世界的實踐和改造世界的實踐兩種,因而又要看所討論的物質是處於人類認識世界的實踐領域呢,還是處於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領域。  

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和限定,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類認識世界的實踐中,是物質通過人類實踐決定了人類的精神。這也就是傳統哲學所說的認識源於實踐。而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則是人類的精神通過人類實踐決定了物質——因為人類世界的事物都是人類改造世界實踐的產物。各種產品都是人類生產實踐的產物,各種社會制度的確立和變革都是人類社會革命和改革實踐的產物,無一例外。而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無論是生產勞動還是社會革命,都是在人類精神的支配和制約下進行的。人類總是在認識世界的實踐中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然後再運用這些認識來指導自己改造世界的實踐去改造客觀世界的。

由上述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可以明顯看出: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只有在人類實踐中才能發生。在認識世界的實踐中強調唯心主義是完全錯誤的,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強調唯物主義也是極其錯誤的。要想科學地改造世界,必須科學地認識世界。  

二元論邏輯理論

所謂二元論(Dualism),在哲學上可分兩方面說:第一是形上學的(Metaphysical)二元論;第二是知識論上的(Epistemological)二元論。前者是說,在任何既有的領域之內,都有兩個獨立而不可相互還元的實體(Substance)。換言之,宇宙最根本的實在是二而非一。例如,柏拉圖的二元論,他劃分感性世界和睿智世界(The Sensible World and Intelligible World)之同,我們不能把前者還元成後者,或把後者還元成前者。近代的笛卡兒及其學派(Cartesian)的二元論是說,根本的實在有二:一為思惟性的(Thinking)實體,一為具有擴延性的(Extended)實體,即通常所謂的精神與物質之二分。笛氏之後的理性論大師萊布尼茲(Leibnizn)及其學派也有其特殊的二元論,他們把世界分成現實的和可能的,但認為我們的這個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當中最好的一個世界。至於近代最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Kant),他的二元論是說,我們所能認識的只是現象(Phenomenal),即經驗及可能經驗的事物,而物自體(ThingInItself)或本體(TheNoumenal)不可知。其次,所謂知識論上的二元論是說,吾人的認識對象(被知覺或記憶的事物)和內容(呈現在認識主體心中的感覺與料、記憶或概念等)是截然不同的。  

在植物學中的解釋

二元論(Diyhyleti Theory)

認為被子植物來自兩個不同的祖先類群,二者不存在直接的關係,而是平行發展的。蘭姆(Lam)和恩格勒(A.Engler)均為二元論的著名代表。

蘭姆從被子植物形態的多樣性出發,認為被子植物至少是二元起源的,在他的分類系統中,把被子植物分為軸生孢子類(stachyosprae)和葉生孢子類(phyllosporae)二大類。前者的心皮是假心皮,並非來源於葉性器官,大孢子囊直接起源於軸性器官,包括單花被類(大戟科)、部分合瓣類(藍雪科、報春花科)以及部分單子葉植物(露兜樹科),這一類起源於蓋子植物(買麻藤目)的祖先。後者的心皮是葉起源,具有真正的孢子葉孢子囊著生於孢子葉上,雄蕊經常有轉變為花瓣的趨勢,這一類包括多心皮類及其後裔,以及大部分單子葉。植物,起源於蘇鐵類。

恩格勒認為,葇荑花序類的木麻黃目及蕁麻目等無花被類,是和多心皮類的木蘭目是缺乏直接的關係,二者是平行發展的,這種看法是片面的。F.Ehrendofer(1976)通過對木蘭亞綱金縷梅亞綱(包括葇荑花序類植物)的染色體研究,認為二者顯著相似,支持了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也衝擊了對這些古老的被子植物提出多元發生的觀點。  

在君權和教權的爭論中

《路加福音》:「凱撒的物當歸凱撒,上帝的物當歸上帝」。

5世紀末教宗傑拉斯一世(492~496)總結前人關於教權和君權的爭論的觀點提出。認為世界由教宗和君主兩種力量統治。在世俗事務上,教會應該服從國家法令,而在於聖事和信仰相關的事務上,君主應該服從教會,尤其是教宗的決定。由於宗教事務關係到靈魂的拯救,而君主作為個人在精神上也需要教士的指導,教宗在這種二元論的語境中其實比君主更尊貴。

關於「二元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