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種中文名黃蒿

種拉丁名: 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

Bkna7.jpg

種別名: 東北茵陳蒿豬毛蒿 、臭蒿

所屬:菊科  

形態特徵:

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氣味。莖直立,高40—90厘米,帶紫褐色,有多數開展或斜升的分枝。葉密集,長圓形,長1.5—3.5厘米,二或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條形或毛髮狀,常密被柔毛;上部葉3裂或不裂,葉背受蟲子產卵刺激會產生特殊結構。頭狀花序極多數,下垂,在莖及側枝上排列成圓錐花序;總苞近球形,直徑1—1.2毫米,邊花5-7朵.雌性,能育,盤花4朵,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5一0.7毫米。

地理分布: 黃蒿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各省、區;國外分布在蒙古、蘇聯、日本、朝鮮、印度北部,歐洲也有分布。  

生物生態特徵:

黃蒿是一、二年生短袖根植物,通常在4月開始生長,8月開花,8月末至9月初結實,9月中旬成熟。根系不甚發達,在沙地上主根有時深入4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而在石質丘陵坡地上,根深僅達20厘米左右,側根較發達。黃蒿屬於溫帶旱生或中旱生草本,性耐乾旱和寒冷。適生於丘陵坡地、河谷、河床固定沙丘、沙質草地、干山坡等沙質土壤上,在輕度鹽漬化的土壤上生長尚好。黃蒿常是第一年在雨季由種子形成幼苗,然後越冬,第二年在水分條件適宜時開始迅速生長。在過度放牧地上能大量繁生。多雨年份常可滋生繁茂,在草原上,有時掩蓋常見的禾草背景而形成適於用制乾草的植叢,廣泛地分布於草原和荒漠地帶,是夏雨型一年生層片的主要組成植物。在撂荒地上,黃蒿群落是植彼恢復過程的第一階段,生長茂密。  

飼用價值:

黃蒿為中等飼用植物。青鮮狀態綿羊、山羊和駱駝稍食,乾枯後樂食或喜食。牧民反映,羊最喜食,食後易上膘。馬與牛採食較差,青鮮時稍採食,花期不食,乾枯後又稍食。在開花期刈制的乾草各種家畜均樂食。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的牧民,常在多雨年份川割貯備,作為冬春幼畜的補喂飼草。據在內蒙古地區測定,黃蒿的可食性係數如表118—1。黃蒿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據分析,它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在花期以後則下降甚多,灰分的含量較少。本種可作放牧利用,在花期可刈制於草。此外,黃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幼苗可入藥,有消炎利尿作用,能治黃疫性肝炎

關於「黃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