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1910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致讀者:在閱讀本科普詞條時,請不忘參看詞條「過敏性鼻炎」,將會對您的知識進一步鞏固。

我們經常會在周圍看到一些人,他們會突然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但卻不是因為感冒引起的。

此病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很盛行,因其主要是對一種草花粉過敏而引起的,所以人們將這種疾病成為枯草熱,或花粉熱;又因為其在人的鼻腔表現地症状明顯,所以也稱其為過敏性鼻炎。說起過敏性鼻炎,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得此病者,會感到非常難受。此病的發病期是在產花粉的高峰期,主要是春夏季出現經常性鼻癢,陣發性噴嚏、大量水樣鼻涕、鼻塞、嗅覺減退,雙目瘙癢、畏光、灼熱、流淚、或眼瞼腫脹。症状主要表現在鼻眼部,症状通常在早上、晚上較為嚴重,或一接觸花草植物,或者在熾熱的陽光下突然發作,嚴重者發作時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状。有過敏體質遺傳的病人,除了本病外,還可能同時或者先後患有食物過敏濕疹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状呢?為什麼花粉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呢?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機制發現

1903年,一位叫威廉鄧巴的德國醫生證明了這種受激反應並不是由於花粉本身引起的,而是機體對花粉的反應引起的一種毒素的釋放造成的。他努力研製出一種抗菌素,但該抗菌素對過敏性鼻炎並沒有效果。接連失敗,他不得不放棄研究。當然會失敗,因為我們現在知道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免疫學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既然如此,無論什麼抗菌藥物都是無效的,只會造成濫用而已,殺死無辜的正常菌群,催生耐藥菌。但是科學的發展永遠是曲折的,因為威廉鄧巴的實驗,人們才知道:哦,原來這個疾病不是細菌感染導致的,不是真菌導致的,不是感染性疾病。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發現了。須知道,在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以後,人們發現了細菌,並且認為所有的疾病都是微生物導致的。當然,我們現在也知道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那是因為我們已經走過了那個模糊的時代,科學一步一步發展。

1910年,英國科學家亨利戴爾在研究黑麥的毒性時,發現了一種他稱為「組織胺」的物質,直到大約16年後,他才意識到是組胺引起了過敏反應。此後,他還發現了受損傷的細胞會產生自己的組織胺。

多年來戴爾研究了組織胺的生理作用,認為是它對一些過敏反應起作用。

1914年成功提取了乙醯膽鹼,並確定它發生在動物細胞內。

組織胺的作用

1930年,他通過研究確定乙醯膽鹼作為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送物質。

後來,科學家在他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現,組織胺是一種活性胺化合物,作為身體內的一種化學導物質,可以影響許多細胞的反應,包括過敏反應、發炎反應、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響腦部神經傳導,會造成想睡覺的效果。人們開始知道這個疾病跟組織胺有很大的關聯,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這個發現,不僅是我們了解了病理生理,更加促使科學家們生產針對性的藥物。

過敏性鼻炎治療發展

直到20世紀50年代,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達尼博偉才研製出了抗組織胺的藥物,現在,這類藥物有很多種。但最好的辦法是避免接觸所有的過敏原。目前,此病國內外尚缺乏能夠徹底治癒的措施。

很遺憾,我們至今為主都是只能控制過敏性鼻炎的這些症状,目前效果最好的辦法是預防解除過敏原,然後是鼻腔內用激素。激素是個非常好的藥物,但我們要正確使用,就像當年發現可的松能夠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那樣,激素是個非常好的藥物。

鼻腔內激素


參看

關於「過敏性鼻炎,1910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