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1825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致讀者:在閱讀本科普詞條時,請不忘參看詞條「輸血」,將會對您的知識進一步鞏固。

古代,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疲憊不堪,甚至虛弱之極,但不知道改如何恢復體力。慢慢地,人們發現血液對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就想,是否可以通過補充血液來使人體恢復能量呢?又如何補充呢?

輸血的啟蒙

目錄

輸血的朦朧

血液象徵著生命,這對生活在今天的人們來說,是在自然不過的事了。血液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形容都不會過分,而任何一個合格的情報人員都知道,大規模的血液調度是戰爭馬上爆發的準確信號。今天,輸血是外科手術中的一個基本程序,多少人因為輸血技術而獲救。然而,對人類健康影響巨大的輸血療法的開端,卻是起因於徹頭徹尾的錯誤認識,這在醫學史甚至整個科學史上,恐怕都難以找到第二個類似的例子了。

古埃及人曾用新鮮的血液來沐浴,認為這樣可以補充血液,來達到恢復體力的目的。但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到了15世紀,一個猶太醫生第一次把喝血作為醫療手段,他給一個因中風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喝男童的血液。當然,病人並沒有因為這樣喝血而得救。因為現在的我們知道這是很荒謬的事情,但在那個時候看起來也許沒那麼荒謬。

到了17世紀,英國醫學家威廉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系統,人們才知道,要將血液為己所用,必須將血液注入自己的血管,這就是我們今天都知道的輸血。一件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事情,卻要在歷史的長河跌跌撞撞過來,這似乎也是大自然的規律。真理習慣曲折。

1665年,英國人理查洛厄發現了一條因為失血過多瀕臨死亡的狗,他為了救治這條狗,找到了一條健康的狗,並將這兩條狗的靜脈用鵝毛管連接起來,隨著血液流入失血的那條狗身上,它逐漸從瀕臨死亡的狀態恢復過來。理查洛厄的第一次成功實施了動物間的輸血。是否能用這種辦法來治療因為失血過多而瀕臨死亡的人呢?人們一直在思索著。

直到1667年,巴黎數學教授和御醫巴蒂斯塔德尼跟一位外科醫生嘗試進行了動物血輸入人體的實驗。他將400毫升羊血注入了一個失血過多病的青年人的靜脈,這個青年人竟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此後他又進行了多次輸血試驗,也安然無恙。(這非常奇怪,跨種族輸血難道沒有排斥反應嗎?)

但在1668年的一次實驗中,卻以失敗而告終,他給一名患者輸入動物血,第一次輸血後病人病情有所好轉,第二次輸血後,病人出現發熱、腹痛、大漢、血尿等症状,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典型的特異排斥反應;第三次輸血後,病人死亡。死者的妻子告德尼犯有殺人罪,為此,法國議會特別指定法律:不許再進行輸血。

以上說明了輸血的危險性,既然輸血有成功的,就說明輸血確實能用於醫學治療,那麼如何來進行安全輸血呢?既然異種族之間輸血是危險的,那麼同種族之間輸血是否安全呢?

輸血再次探索

1825年,英國的布倫德爾醫生嘗試著為一個大出血的產婦進行輸血,他找來一個身體強壯的青年,將兩人的靜脈連在一起,進行輸血,結果成功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與人之間的輸血。但是類似的嘗試在以後的幾個病例中都失敗了。受血的病人多數出現血凝或凝集反應。這就說明,同種族之間輸血同樣存在很大的危險性。

布倫德爾總結出兩項輸血基本原則:1、只能使用人血;2、只能使用於大失血而瀕臨死亡的人。他一共給11個大失血病人輸血,使其中5人獲救。布朗德爾的成功,再一次激起醫學界對輸血的興趣,為了方便輸血,醫生們甚至發明了不少器械。雖然很多醫生都遵循布朗德爾的原則,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有人甚至把牛奶輸入病人血液中,可以想像這樣做將引起什麼樣的結果,而也有人進行不必要的輸血。毫不奇怪,伴隨著輸血療法的再次興起,批評和反對它的聲音也隨之而起,許多著名醫生指責輸血療法是嘩眾取寵。輸血是不安全的。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保證安全呢?

戰爭輸血

血型的發現

直到20世紀初,維也納血清學家卡爾拉特施泰納發現人的血型是不一樣的,分為A、B、AB和O型四種血型,如果血型不同,輸血就會造成凝集反應。只有血型相同輸血才可以安全進行。這得從1900年說起,在一次研究中,拉特施泰納發現不同人之間的血液混合時,有時候血細胞會發生凝聚現象。

為此他寫了一篇論文討論此現象究竟是由於細菌污染還是由於個體間差異引起,緊接著他設計了一系列精巧的實驗,抽取了自己和助手們的血液,靜置到血漿和紅細胞分離後,將它們分開。然後在一系列試管中,將血漿和其他所有人的紅細胞混合,觀察結果。蘭士台納發現,實驗結果可以分為三種情況。被標記為A組的血漿可以引起標記為B組的紅細胞凝聚,反之也然,既B的血漿可引起A的紅細胞凝聚,但蘭士台納本人的紅細胞與標記為A、B的血漿混合後都不凝聚,但他的血漿卻可以將A和B組的紅細胞都凝聚。起初他稱第三種類型為C,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將其改稱為O。這就是今日幾乎人人皆知的ABO血型系統的來源,兩年後,拉特施泰納的同事在更大規模的一次交叉實驗中發現了AB型,但是拉特施泰納的性格過於內向,以至於這項重大成果,外科學界幾乎沒有人知道。

直到紐約奧藤伯格看到了拉特施泰納的論文後,率先在輸血前進行血型匹配,從而避免了輸血症候群。但醫生響應者很少,主要原因是,在當時,輸血療法是一項高難度手術,只有將他轉變為任何一個鄉村醫生都可以實施的手術後,血型匹配才能得到重視。

輸血療法的又一大障礙,是血液一旦離體就極容易凝固似的輸血十分困難,1915年,盧因森博士發現了 0.2%檸檬酸能夠防止血液凝固。

現代輸血技術

交叉配血

直到現在,輸血越來越成熟,已經成為外科治療的重大技術之一。

輸血的治療作用除了用以補給血量,維持血容量,提高血壓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的措施外,還可供給具有帶氧能力的紅細胞以糾正因紅細胞減少或其帶氧能力降低所導致的急性缺氧症;補充各種凝血因子以糾正某些病人血液凝固障礙。因此根據病人因不同,輸血治療的具體目的不同而可採取不同種類的輸血方式。

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壓下降時,則應輸全血。嚴重貧血者由於紅細胞數量不足,而總血量不一定少,故最好輸以濃縮的紅細胞懸液;患大面積燒傷的病人,主要是血漿減少,最好輸以血漿或血漿代用品;對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則可輸入濃縮的血小板懸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漿以增強凝血能力促進止血。輸血能使貧血迅速減輕以至完全得到糾正,雖然它的效果僅是暫時的,但仍然是貧血對症治療中最重要的措施。輸血絕非有益無害,嚴重的輸血反應可以致命。故必須嚴格掌握輸血的適應證,無明確適應證者不應濫用輸血。

交叉配血:臨床上輸血時首選血型為同型的血型交叉配血試驗。 供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主側(直接配血); 同時將受血者紅細胞與供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次側(間接配血)。如果兩側都無凝集反應,方可輸血,如果出現凝集反應,特別是主側凝集,絕對不能輸血。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輸血,1825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