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癌前病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老化,在皮膚上出現各類病理損害,如色素痣、老年斑、疣疙瘩、皮贅乳頭狀瘤白斑等。其中有些是老年人的皮膚象徵,勿需特殊治療;而有些腫物是皮膚衰老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性改變,逐漸會發生癌變,醫學上把這類的易發生癌變的組織叫癌前病變。對於這種病變一定要引起重視。一般認為40歲以上的人,皮膚上的肉贅、斑塊、硬性腫塊、白斑、黑痣、黑色素瘤等均屬於癌前病變。對於久治不愈的潰爛、質地變硬、周邊有隆起、並有向外發展的趨勢時,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請醫生作詳細檢查。常見的癌前病變有以下幾種:

①疣。這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物,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呈孤立的散在性分布,色灰黃,表面粗糙,角化,基底或寬或有蒂,不痛不癢。如果發現增大迅速、周邊有隆起、色素增多、周圍有可見的表皮血管時,應切除一個作病理檢查。一般疣癌變機會較少,忽需全部切除。

②乳頭狀瘤。這種腫瘤開始瘤體較小,但可明顯高出皮膚表面,有的有蒂,有的根基寬,頂端好似乳頭狀,故稱乳頭狀瘤。一般單獨發生於頭部、四肢、陰囊等處皮膚。有蒂的乳頭狀瘤則易惡變成為乳頭狀癌,如果乳頭狀腫物一旦增長塊,底盤增大、硬韌時,要考慮是否有惡變。

③皮贅。多是皮膚角化增生後形成的腫物。常見於頸部周圍、腋下、股內側、眼瞼等處,一般柔軟、帶蒂,大小不等,極少發生惡變。如在暴露易摩擦部或長在特殊部位如顏面、陰莖包皮處均應早期手術切除。

日光性角化病。本病為少見皮膚良性損害,在頸項、顏面、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呈鱗屑性損害、棕黃或黑色,扁平、略高出皮膚,觸之粗糙。如皮膚斑片角化過度、增厚變硬,或呈菜花樣增生、皮屑不易剝脫,或觸之易出血,就應考慮是否有癌變。

⑤增生性紅斑。本病常伴有慢性冠性溝炎或龜頭炎。表現為冠狀溝潮紅,並有黃白色的鱗屑,如在龜頭部常出現邊界清楚,略高於皮面的紅色或淡紅色的斑塊。如病變質硬,轉變為疣或潰破,逐漸變成鱗狀上皮癌。

⑥類柏哲忒氏病。本病女性多見,常分布於肛門周圍、會陰部、外生殖器和腋窩等。多為單發,略高於皮膚,呈淡褐色或褐色,邊界清楚,中間潮紅或糜爛,有膿痂覆蓋,伴有瘙癢或輕微疼痛。病程進展緩慢,有的瘤體隆起或形成破潰,逐漸可以演變成皮膚癌,確診後應早期手術切除。

關於「表皮癌前病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