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心臟外形的建立
醫學電子書 >> 《胚胎學》 >> 心血管系統的發生 >> 心臟的發生 >> 心臟外形的建立 |
胚胎學 |
|
心管的頭端與動脈連接,尾端與靜脈相連,兩端連接固定在心包上。心管各段因生長速度不同,首先出現三個膨大,由頭端向尾端依次稱心球(bulbus cordis)、心室和心房。以後在心房的尾端又出現一個膨大,稱靜脈竇(sinus venosus)。心房和靜脈竇早期位於原始橫隔內。靜脈竇分為左、右兩角。左、右總主靜脈、臍靜脈和卵黃靜脈分別通入兩角(圖24-6)。心球的遠側份較細長,稱動脈干(truncus arteriosus)。動脈干前端連接動脈囊(aorticsac),動脈囊為弓動脈的起始部。
圖24-6 心臟外形的建立
在心管發生過程中,由於其兩端固定在心包上,而游離部(即心球和心室部)的生長速度度又遠較心包腔擴展的速度快,因而心球和心室形成「U」形彎曲,稱球室襻(bulboventricular loop),凸面向右、前和尾側(圖24-6)。不久,心房漸漸離開原始橫隔,位置逐漸移至心室頭端背側,並稍偏左。相繼靜脈竇也從原始橫隔內游離出來,位於心房的背面尾側,以竇房孔與心房通連。此時的心臟外形呈「S」形彎曲,而心房受前面的心球和後面的食管限制,故向左、右方向擴展,結果便膨出於動脈乾的兩側(圖24-6)。心房擴大,房室溝加深,房室之間遂形成狹窄的房室管(atrioventricular canal )。心球則可分為三段:遠側段細長,為動脈干;中段較膨大,為心動脈球(bulbus arteriosus cordis);近側段被心室吸收,成為原始右心室。原來的心室成為原始左心室,左、右心室之間的表面出現室間溝。至此,心臟已初具成體心臟的外形,但內部仍未完全分隔。
原始心臟的形成 | 心臟內部的分隔 |
出自A+醫學百科 「胚胎學/心臟外形的建立」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3%9A%E8%83%8E%E5%AD%A6/%E5%BF%83%E8%84%8F%E5%A4%96%E5%BD%A2%E7%9A%84%E5%BB%BA%E7%AB%8B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胚胎學/心臟外形的建立」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