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心理學
A+醫學百科 >> 缺陷心理學 |
缺陷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andicapped),研究身心發展中有嚴重殘疾或障礙,包括盲、聾、啞、傷殘、畸形、智力落後等人的特殊心理活動規律和特點的醫學心理學分支。西方多稱作殘疾心理學。
人類早就注意到身心發展異常,特別是感覺器官和智力異常對人類生存的影響。隨著社會進步,從18世紀開始,人們注意到對缺陷兒童的特殊教育。實驗心理學建立後,出現了個體心理差異和變態心理的研究;智力測驗方法的創立,使缺陷心理學有了更大的發展。缺陷心理學研究對於了解缺陷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教育和補償工作,具有很大意義。它也為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動規律、改進精神病學診斷、促進其他有關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缺陷心理學可分為盲人心理學、聾啞心理學、智力落後者心理等。研究內容涉及到各類缺陷兒童和成人的認識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以及個性形成的過程、特點和發展規律。各類缺陷者的主要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發展障礙和未受損的感覺器官如何補償已受損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是其重要研究課題。缺陷心理學既與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有密切聯繫,也與生理學、病理學、精神病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緊密相關。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觀察法和實驗法,但較多地應用比較法,即把缺陷者與正常人進行對照研究。同時,也使用測驗、調查及追蹤研究等方法。近年來,缺陷心理學研究的趨勢是:研究對象日益擴大,除盲、聾、啞、智力落後兒童外,還研究學習障礙、言語障礙、肢體殘缺、病弱兒童的心理發展;研究課題逐漸深入,除對各類缺陷者進行再分類(盲、弱視、聾、重聽,不同程度智力落後等)後的深入研究外,還對同時患有多種缺陷(既盲又聾又啞)的兒童開展研究;研究方法也發展到重視跨文化的比較研究。
關於「缺陷心理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