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香杜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烈香杜鵑

烈香杜鵑,為杜鵑花科常綠灌木,生於高山坡、山地林下、灌叢中,常為灌叢優勢種。多分枝,動枝淡綠色,密生鱗片和柔毛,老枝發黃褐色或灰色。花密集,頂生有10餘朵花,有強烈香氣,花冠淡黃綠或綠白色,罕粉色,近杯狀;花柱粗短,紅褐色,蒴果卵形。該植物用途較多:花、葉或帶葉嫩枝均可入藥,具有清熱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內服治慢性氣管炎,外用消炎散腫。烈香杜鵑葉及花富含揮髮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此外,其植株及花葉秀麗芳香,為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烈香杜鵑(圖1)

  

目錄

形態特徵

烈香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常綠灌木,高1-1.5(-2)米,直立。枝條粗壯而堅挺,幼時密生鱗片或疏柔毛;葉芽鱗早落。葉芳香,革質,卵狀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形,長(1.5-)2-3.5(-4.7)厘米,寬1-1.8(-2.3)厘米,頂端圓鈍具小突尖頭,基部圓或稍截形,上面藍綠色,無光澤,疏被鱗片或無,下面黃褐色或灰褐色,被密而重疊成層的暗褐色和帶紅棕色的鱗片;葉柄長2-4(-5)毫米,被疏鱗片,上面有溝槽並被白色柔毛。花序頭狀頂生,有花10-20朵,花密集,花芽鱗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長1-2毫米,常無鱗片及毛;花萼發達,長3-4(-4.5)毫米,淡黃紅色或淡綠色,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外面無鱗片,邊緣蝕痕狀,具少數鱗片或睫毛;花冠狹筒狀漏斗形,長1-1.4厘米,淡黃綠或綠白色,罕粉色,有濃烈的芳香,外面無鱗片,或稍有微毛,花管長5-11毫米,內面特別在喉部密被髯毛,裂片開展,長1.5-3毫米,遠較花管短,長約為管長的1/4;雄蕊5,內藏於花冠;子房長約1-2毫米,5室,被鱗片,花柱短,約與子房等長,光滑。蒴果卵形,長3-4.5毫米,具鱗片,被包於宿萼內。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於海拔2900-3700米高山坡、山地林下、灌叢中,常為灌叢優勢種。產於甘肅、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化學成分

葉含酚類物質,有機酸,黃酮,三萜(或甾體化合物),甙類,鞣質,還原糖和揮髮油(2.1%~2.5%)等。揮髮油含4-苯基-2-丁酮(4-phenyl-2-butanone)。右旋檸檬烯(limonene),β-月掛烯(β-myrcene),α,γ,η-芹子烯(α,γ,η-selinene),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杜鵑烯(neofuranodiene),杜鵑次烯(neocurzerene),檜腦(juniper camphor),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黃酮類中有小葉枇杷素-1-(槲皮甙quercitrin)。小葉枇杷素-2(槲皮素quercetin),小葉枇杷素-3(棉花皮素gossypetrin),棉花皮素-3-O-半乳糖甙(gossypetin-3-O-β-galac-toside),8-申氧基槲皮素(8-ethoxyquercetin)和金絲桃甙(hy-perin)。  

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

中藥名:小葉枇杷

考證:出自《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烈香杜鵑(圖2)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的葉及嫩枝。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微溫。祛痰,止咳,平喘。

附註:

烈香杜鵑藏藥名為「塔麗」,藥材基源為為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的花、葉或帶葉嫩枝。其中,

葉用於培根寒、熱病。花用於滋補益壽,培根寒性病,肺病呃逆,龍病,赤巴病。  

其它用途

該種在高山地區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葉及花富含揮髮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葉並為羚、、山羊等的飼料;植株及花葉秀麗芳香,為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關於「烈香杜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