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瘺
A+醫學百科 >> 涎瘺 |
【概述】
由於外傷或外科手術損傷涎腺或涎腺導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稱為涎婁,臨床表現為面部皮膚有小婁口,時有清亮垂液流出。 本病主要原因為損傷,多發生在腮腺及其導管部,手術治療方法,治癒率高。涎腺區損傷後的清創縫合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臨床表現】
1.相當於腺體或導管部位的皮膚上可見到點狀婁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體,進食時增多。
【輔助檢查】
1.對較小的腺體婁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比較大的腺體婁或導管婁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診斷】
1.外傷或外科手術史;
2.顏麵皮膚小婁口,垂液流出,與進食有關;
3.導管內注入亞甲藍可從婁口溢出。
【治療措施】
1.抗膽鹼藥和加壓包紮;
2.手術治療(詳見涎婁整復術)。
3.腺體婁輕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壓包紮為主;
4.腺體婁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婁管封閉術療效較佳;
5.導管婁可手術整復,陳舊性誕婁常需誕腺外科治療。
【預防】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注意勞動保護、交通安全,防止顏面部外傷。遇顏面部損傷病例,尤其在涎腺區,應良好的清創縫合,可避免本病的發生。對涎痿手術後,禁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記。
【治癒標準】
2.好轉:症状體征減輕,婁管口縮小。
3.未愈:症状體征未改善,婁管存在。
健康問答網關於涎瘺的相關提問
出自A+醫學百科 「涎瘺」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B6%8E%E7%98%9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涎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