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醫學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南醫學院校徽

海南醫學院於1993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隸屬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學校是海南省惟一的一所省屬公辦普通高等醫學學校。辦學六十年來,學校形成了「厚德、嚴謹、博學、和諧」的校訓和「自強不息、團結向上、奮發有為」的海醫精神,並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二萬多名合格的醫學人才。在造就海南基層衛生骨幹隊伍、利用現代技術促進醫學教學改革等方面富有特色。近年為申辦綜合性大學海南醫藥大學而不斷努力。

目錄

學校概況

學校標誌

學校佔地616畝,分城西、龍華兩個校區;有醫、教、研專業技術人員1579人。其中,正高100人,副高263人,博士71人,碩士309人,碩士生導師32名,博士生導師3名;設有臨床學院、藥學院、口腔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理學院(基礎醫學

第一教學樓

部)、管理學院、中醫學院、心理學系、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外語部、信息技術部(醫學信息系)、體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部等15個院系部,有65個教研室、6個基礎實驗室和5個專業實驗室。學校設立附屬醫院4家(直屬1家、非直屬3家),病床總數3722張,有臨床教學(實習)醫院32家,開放病床14076張,另有教學(實習)基地21個。學校開設醫學、理學和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17個本科專業和17個高職(專科)專業,面向全國各省、市、區(除西藏、上海外)招生,有各類在校生逾萬人,留學生百餘人。學校已經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並舉的多層次辦學格局。  

學校沿革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私立海強醫事技術學校(1947年創建)與由

第二教學樓

宋子文先生任第一任董事長的私立海南大學醫學院(1948年創建)合併成立的海南醫學專門學校及建國後續辦的海南醫學專科學校、海南大學醫學部。學校1994年獲准授予學士學位;1996年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合格學校;2000年實現校本部從海口市龍華路遷移至城西學院路;2003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聯合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單位;2004年起相繼與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良好學校;2006年開辦留學生教育。現為海南省唯一的高等醫學院校。  

學院標識

2008年是海南醫學院辦學六十周年紀念年,該校將於2008年12月6日舉行隆重的校慶慶典活動。為慶祝此次盛典,該校頒布了新標識。

標誌釋義

醫學寶鼎

道千年,傳承華升。碾研釜煉,細胞工程;甲刻書載,數碼集成。

為大醫,至善至精。希氏誓約,恪守畢生;學海泛舟,書山攀登。

島明珠,噴薄升騰。萬泉滋養,五指銜拱,暉報瓊崖,光耀蒼穹。

本熔爐,鑄就精英。知識奠基,踐行致用,蠟炬春蠶,精神雋永。  

學院機構

黨群部門:

黨委辦公室 組織人事部 宣傳新聞部(校報編輯部) 統戰部 紀檢辦公室 機關黨總支 

工會(計生辦、婦委會) 團委 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 教職工監督委員會

行政部門:

教務部(招生辦) 科研部(研究生部) 財務管理中心 學生工作部(武裝部、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監察審計室 對外關係部(國際教育學院) 保衛部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 科技產業開發部

質量控制辦公室項目辦公室 院長辦公室 檔案館 院務委員辦公室

後勤及附屬機構:

後勤服務總公司 附屬醫院 

院系部:

臨床學院、藥學院、口腔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理學院(基礎醫學部)、管理學院、中醫學院、心理學系、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外語部、信息技術部(醫學信息系)、體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部  

現任領導

海南醫學院-現任領導

海南醫學院

黨委書記:李永春

黨委副書記:王守仁

院 長:廖小平

副 院 長:曾 渝 劉軍保 陳玉民 陳志斌

院長助理:何忠平 孫公凱  

教學成果

海南醫學院

學院堅持「改重基礎研究為主為重應用研究為主,改抓小課題為主為抓大課題為主,改分散單一研究為主為集體攻關為主」的科研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優勢和海南省的資源優勢,將分子生物學、轉基因研究、植物化學幹細胞研究、南藥與海洋藥物開發作為科研的主攻方向。科研工作發展迅速,先後成功申報了國家863課題2項實現海南省「零」的突破;「精子載體法轉基因雜交水牛的研究」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發現並成功克隆出2個人類新基因,經審核已獲准加入國際基因庫(編號分別為GenbankAF157027和GenbankAF160979);獲省級科技獎14項,在研國務院各部委課題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4項。現有省級重點學科2個(婦產科學、天然藥物化學);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海南省熱帶藥用植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病原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重點課程3門。已形成和正在培育分子生物學、生殖醫學、熱帶醫學等一批特色學科。  

基礎設施

學校圖書館使用計算機網路管理,並聯入校園網,是CALIS的C級成員館和中國數字圖書館的會員館,也是海南省惟一的衛生部指定醫藥衛生科技查新諮詢機構。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

海南醫學院圖書館

館合作,實現文獻資源共享服務。現有館藏文獻71.8萬冊,期刊3655種。現有的綜合性圖書館是海南省目前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圖書大樓。校園已構成了主幹千兆寬頻、百兆到終端的校園網路架構體系,並以100Mbase的頻寬連接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海南省節點,實現了Internet的高速連接。建有學院門戶網站、電子郵件服務系統、文件傳輸服務系統、電子社區,實現了校園Intranet功能。新校區已具備無線上網功能。

學院基本上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生7200餘人,「十一五」末將達到12000人。建校以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20000名合格的醫學人才。在造就海南基層衛生骨幹隊伍、利用現代技術促進醫學教學改革等方面有特色。  

辦學特色

學院堅持「改重基礎研究為主為重應用研究為主,改抓小課題為主為抓大課題為主,改分散單一研究為主為集體攻關為主」的科研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優勢和海南省的資源優勢,將分子生物學、轉基因研究、植物化學、幹細胞研究、南藥與海洋藥物開發作為科研的主攻方向。

運動場

學校現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病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藥用植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系統省級重點學科(婦產科學、藥物化學)和4個衛生系統省級重點學科(婦產科學、神經內科學、醫學影像學心血管內科學)。學校以分子生物學、轉基因研究、植物化學、幹細胞研究、南藥與海洋藥物開發為科研主攻方向,在生殖醫學、熱帶醫學、熱帶藥學、黎族遺傳病等領域有研究特色。自成立學院以來,全校共獲國家級科研課題48項,其中科技部「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獲省級科技獎51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科研工作發展迅速,先後成功申報了國家863課題2項實現海南省「零」的突破;「精子載體法轉基因雜交水牛的研究」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發現並成功克隆出2個人類新基因,經審核已獲准加入國際基因庫(編號分別為GenbankAF157027和GenbankAF160979);獲省級科技獎14項,在研國務院各部委課題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4項。

學院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在創新中加快發展。學院第二次黨代會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即從2004年起,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建成國內獨樹一幟的熱帶醫學醫療教育中心,進而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海南特色的現代水準的醫藥大學。  

校園文化

校道

學校主編出版的刊物有《海南醫學院學報》、《海南醫學院報》、《亞太熱帶醫藥雜誌》、《海醫附院報》。其中,《海南醫學院學報》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海南醫學院報》是海南省高校中第一家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公開發行的校報,《亞太熱帶醫藥雜誌》(英文版)是海南省惟一,也是中國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熱帶醫藥國際性刊物。  

未來前瞻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一代又一代海醫人的艱辛努力,海南醫學院經歷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培養了一大批醫學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海南島被國務院批准為國際旅遊島的前景下,海南國際

海醫構建服務式教育教學體系啟動儀式

旅遊島建設全面啟動的背景下,海南醫學院做為海南省唯一的高等醫學院校,提出「服務旅遊島,海醫在行動」的宣傳口號。海南醫學院緊扣「構建服務型教育教學體系,積極為國際旅遊島建設服務」的主題,舉行啟動儀式等一系列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思路,非常及時、非常到位,在海南省高等教育如何適應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辦滿足海南國際旅遊島需要的教育上,起到「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海南醫學院將緊緊圍繞服務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做足「服務型教育教學體系」這個文章:會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進的力度,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增強競爭力;同時根據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需要,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加強學科建設,在熱帶醫學、旅遊醫學、養生保健等方面突出特色;要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輸送實用型的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率;要進一步加大與國內 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取長補短,加快申報海南醫藥大學的步伐。

關於「海南醫學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