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化學武器戰鬥效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化學武器概述 >> 化學武器 >> 化學武器戰鬥效能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目錄

化學武器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的發展已趨於多樣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並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適用於各類戰爭、不同戰鬥的各種時機和場合,其戰鬥效能與敵方使用目的和襲擊方式不同而有所區別。

(一)殺傷性化學襲擊

企圖使50%以上人員失去戰鬥力而進行的化學襲擊。如沙林彈,在進攻、防禦、退卻等各種戰鬥中都可用來殺傷對方有生力量。在30秒到1分鐘的襲擊時間內造成半數致死以上的濃度。此種襲擊方法,可使無防護中防護條件差、訓練水平低的部隊,在短時間內發生大批中毒傷員;使作戰雙方兵力對比發生巨大變化,迅速改變作戰態勢,影響作戰進程。   

(二)遲滯性化學襲擊

削弱對方有生力量(能使20%人員失去戰鬥力)、妨礙對方機動、阻止與限制對方利用地形、橋樑、道路和裝備時採用此種襲擊方式。此種襲擊通常用VX、芥子氣、路易氏劑、微粉狀CS及植物殺傷劑造成地面長期染毒。襲擊的時間美軍規定為10~15分鐘,原蘇軍規定為3~5分鐘。首次布毒以後,常根據氣象及地形條件進行補充射擊,以保持既定的染毒密度。

在現代戰爭中,機動的意義和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為了阻礙或遲滯對方機動,車站、碼頭、橋樑、渡口、隘路、交通樞紐及重要幹線等都可能成為敵持久性毒劑襲擊的目標。其中,化學武器對空軍基地和機場地勤人員危害很大。防護狀態下地勤人員易於疲勞、工作效能下降、飛機不能準時維修和起飛,從而影響飛機出航能力。

(三)擾亂性化學襲擊

為擾亂、疲憊對方常採用此種襲擊方式。即在發射普通彈的同時,配合發射少量速效性毒劑彈,迫使對方人員採取防護措施,以妨礙其正常行動,削弱戰鬥力。

敵人還可能乘有利風向進行毒煙攻擊,迫使對方人員長時間佩戴面具,疲憊有生力量;或使無防護人員離開隱蔽工事,擾亂戰鬥隊形,以利於使用其它火力進行殺傷。

在擾亂性襲擊情況下,人員穿著防護器材,視力、聽力、耐力均受到影響,動作的準確性和快速性下降和減退;面具的眼框使視野縮小,鏡片有時模糊不清,視物變形,妨礙觀察(測);聲音失真,通信效率降低,信號傳遞準確性受到影響,通信距離縮短2/3。穿著皮膚防護器材時,感覺遲鈍,靈敏度下降,妨礙操作。長期穿著防護器材體力消耗增加、易於疲勞,在高溫、活動量大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中暑

化學戰劑能給人以精神上的威脅,產生精神和心理影響,增加心理恐懼、瓦解士氣。在戰場上軍隊因遭化學武器襲擊而驚慌失措、一片混亂、潰不成軍的事例屢見不鮮。

32 化學武器的歷史 | 毒劑的戰鬥狀態及其傷害形式 32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化學武器戰鬥效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