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呼吸系統X線診斷 >> 呼吸系統正常X線表現 >> 肺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右肺斜裂和水平襲,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側位觀右肺斜裂一般自第四胸椎水平面向前下斜行,在前肋膈角稍後處達橫膈前部。斜裂之後方為下葉。水平裂後端起自斜襲中部,向前達肺前緣。其上方為上葉,下方為中葉。正位觀肺葉是互相重迭的,右肺中葉在前、下葉在後,兩者完全重迭。左肺有斜裂,分為上、下兩葉,正位塥直互相重迭。

肺小葉 每一肺段由許多小葉組成,肺小葉的直徑約1cm,有一支小葉支氣管及伴隨的小葉動脈進入(圖3-5)。小葉之間有疏鬆結締組織間隔,稱小葉間隔,其中有小葉靜脈及淋巴管。每支小葉支氣管分出3~5枝未梢細支氣管,每支未梢細支氣管所支配的範圍稱腺泡呼吸小葉),其直徑約為5mm大小,為肺部病理改變的X線基本單位。未梢細支氣管繼續分出呼吸細支氣管,以後再分為肺泡管肺泡囊,最後為肺泡

正常肺部正位觀


圖3-4 正常肺部正位觀

正常肺部側位觀


圖3-4 正常肺部側位觀

A、成年人的肺從前面看的圖解::右肺分上、中、下三葉;左肺分上、下兩葉 b、右側位示肺野和葉間裂的位置c、左側位,示肺野和葉間裂的位置

肺小葉及肺腺泡示意圖


圖3-5 肺小葉及肺腺泡示意圖

肺段 肺葉由2~5個肺段組成,各有其單獨的支氣管,肺段間有肺段靜脈結締組織隔開。從一段的實變可以看出肺段的形狀為圓錐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稱與相應的支氣管一致(圖3-6A),(3-6B)。

肺組織由肺實質與肺間質組成。肺實質為肺部具有氣體交換功能的含氣間隙及結構,包括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內含大量空氣,X線表現為均勻一致的透光區。肺間質是支氣管和血管周圍、肺泡囊間隔及臟層胸膜下由結締組織所組成的支架和間隙(圖3-7)。

肺的各解剖結構的投影在X線上表現為肺野、肺門肺紋理

(一)肺野(圖3-8)

肺野是含有空氣的肺在胸片上所顯示的透光影。為便於標明病變位置,人為地將一側肺野縱行分為三等分,稱為內、中、外帶。又分別在第2、4肋骨前端下緣各畫一水平線,將肺野分為上、中、下三野。

(二)肺門

肺門影(Hilarshadow)是肺動脈、靜脈、支氣管及淋巴組織等所顯示的縱橫交錯,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動脈和肺靜脈的大分支為其主要組成部分(圖3-9)。後前位上,肺門位於兩肺中野內帶2~4前肋間處,左側比右側高1~2cm。右肺門分上下兩部:上部由上肺靜脈、上肺動脈及下肺動脈干後回歸支組成,其外緣由上肺靜脈的下後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動脈構成,其內側有含氣的中間段支氣管襯托,輪廓清晰,正常成人寬度不超過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較鈍的夾角,稱肺門角。左肺門主要由左肺動脈及上肺靜脈的分支構成。上部為左肺動脈的濃密影,邊緣光滑,呈半圓形,易被誤認為腫塊;下部由左下肺動脈及其分支構成。因左肺門血管解剖變異較大,且與心臟影相重疊,未能完全顯示,所以不利於觀察與測量。

支氣管肺段在正、側位胸片分布圖


圖3-6a  支氣管肺段在正、側位胸片分布圖

肺段側位分布示意圖


肺段側位分布示意圖


圖3-6B 肺段側位分布示意圖(內、外面觀)

肺間質示意圖


圖3-7 肺間質示意圖

肺野的劃分


圖3-8 肺野的劃分

肺門結構示意圖


圖3-9 肺門結構示意圖

1.氣管 2.右主支氣管3.右肺動脈 4.下後肺靜脈干5.右下肺動脈 6.肺門角 7.中間支氣管 8.右上肺靜脈 9.右下肺靜脈 10.左肺動脈弓 11.舌葉動脈12.左下肺動脈 13.左上肺靜脈 14.左下肺靜脈

(三)肺紋

由肺動脈、靜動脈、支氣管、淋巴管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組成,以肺血管為主。由兩肺門向肺野呈放射狀伸出的樹枝狀影。正常肺紋輪廓清楚,不斷分支、由粗逐漸變細,達外帶更細而終不可見,肺上野肺紋較下野顯得略少。

參看

32 氣管與支氣管 | 肺部X線異常表現 32
關於「放射診斷/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