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定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學習定勢(learning set),經過學習學到的學習方法的態度,又稱學習態度。它屬於一種廣義的訓練遷移,是美國學習心理學家H.哈洛在1949年根據所謂的「問題間學習」的事實提出的專業術語。哈洛雖然也同意傳統的學習心理學認為已有的學習經驗在學習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張,但他卻對這種實際上以短期的單一的學習為重點的實驗表示疑義。他用各種不同形式對同一種類的多數問題依次呈現做了實驗。結果作為被試的猴子經過這種辨別學習使其成績明顯提高,他認為這是「學會了怎樣學」的結果,哈洛認為像這樣的「學會學習」就是學習定勢

哈洛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把學習分為兩類:第1類是個別問題的學習,稱為問題內學習;第2類為形成學習定勢的學習,稱為問題間學習。哈洛認為這兩類學習有本質區別:①根據個體發展的研究,猴子在出生後60天時雖能進行辨別學習,但卻不能形成學習定勢,學習定勢至少在出生1年以後方能表現出來;②從動物發展體系的位置看,問題內學習幾乎沒有對應的關係,而問題間學習卻和對應關係緊密相關。靈長類的動物普遍具有形成學習定勢的能力,而老鼠或松鼠等卻很難形成學習定勢;③根據心理生理學的研究,如果損傷含海馬區或切除新皮層的兩側,對問題內學習幾乎無影響,但問題間學習的能力卻明顯地表現出低劣,低劣程度與損傷程度以及手術前的經驗等密切相關。

根據哈洛的錯誤因素說,在辨別學習時產生錯誤反應的主要原因有4種:①因固執地連續對負刺激反應,從而形成固定性錯誤反應;②因同時強化刺激線索與位置線索,引起分化線索;③一方刺激的選擇在下一次試誤時改變為他方的刺激選擇,從而引起反應遷移;④因連續選擇某一方,養成位置習慣。哈洛認為多數問題的學習經驗可以抑制這些錯誤反應,從而形成學習定勢。

繼哈洛之後研究學習定勢的還有:F.雷斯特勒對數理性學習態度的試驗,發現在解決多數問題時減少對於個別問題不適用的線索,可以形成學習定勢;M.萊文給被試在學習情境中顯示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假說,從對全部9種假說的每個消長情況實驗結果看,強化適當的假說可以形成學習定勢;H.W.里斯繼承C.赫爾和K.W.斯彭斯的理論,認為通過多數問題的學習,對所有刺激反應傾向的均等化,加上減少反應變動性的範圍,可以獲得次數少的訓練效果,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關於「學習定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