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擬建中山紀念博濟醫院鳥瞰圖》,新醫院大樓由建築師黃玉瑜先生(Yook Yee Wong)設計。
民國廿三年六月二日,廣州博濟醫院成立九十九年重建新院奠基典禮紀念碑,由時任私立嶺南大學校校重建會主席唐紹儀立。

File:Canton Hospital.pdf 博濟醫院英語:Canton Pok Tsai Hospital)是清朝末年由美國傳教士在廣州長堤開設的醫院。後來成為民國時期著名的百年醫院。因孫中山先生曾在該院習醫,改名為中山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後改為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現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二院)。

目錄

歷史

1830年美國公理會派遣裨治文前往廣州。1834年又派傳教醫師伯駕到廣州聯合當時巨富伍秉鑒的10萬兩白銀的捐獻.1835年11月在廣州新豆欄開辦「眼科醫局」(又稱新豆欄醫局),設有接待室、診斷室、配藥室、手術室、觀察室,能容納200人候診,規模超過郭雷樞的診所。由於醫術先進,免費為窮人治病,求醫者日益增多。眼科醫局是博濟醫院的前身。

郭雷樞於1836年發表了《任用醫生在華傳教商榷書》,首倡用治病的方式在華傳教,主張教會多遣傳教醫師來華。並與伯駕、裨治文三人聯名,發起組織醫學傳道會。1838年2月21日,醫學傳道會成立。郭雷樞任主席,伯駕、裨治文等任副主席。從此傳教活動以醫學傳道會為依託。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眼科醫局停業。1842年11月,醫局重新復業,已不限於眼科,改為綜合性醫院。此後,教會醫院都設置專職或兼職神甫牧師,進行佈道活動。

19世紀50年代,伯駕將醫局交由嘉約翰主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醫局焚於戰火。1858年嘉約翰在南關增沙租一華人住宅,改裝為醫局,1859年5月重新開業,正式定名為博濟醫院。此後數十年間,醫院不斷改進,至1935年醫院百年時,總共為200多萬名病人做過治療,受外科治療者達20多萬人,佔總數10%。

博濟醫院與醫學傳道相結合,19世紀上半期曾是歐美各國教會派遣傳教士到華行醫傳教的主要渠道。在推動現代醫學在華髮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國遣華傳教士多為醫學傳道會成員,也是博濟醫院的人員,他們的活動不限於廣州一地,在廣東省內外都留下了足跡。博濟醫院通過傳教醫生及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輻射作用。

參見

參考書籍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關於「博濟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