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克隆清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免疫學》 >>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 >> 免疫耐受的機制 >> 克隆清除
醫學免疫學

醫學免疫學目錄

Burnet的克隆選擇學說提出體內約存在著102-107具有免疫活性細胞克隆,每一克隆細胞都具有其特異的、能與其相應抗原決定簇起反應的受體。但處於未成熟階段的T、B反應細胞系因接觸抗原而被清除,則造成免疫耐受。現知大量未成熟自身反應性T細胞在胸腺內因接觸相應的自身抗原後,發生程序性死亡而被清除,這是維持自身耐受最有效的機制。

克隆清除學說強調了免疫耐受誘導過程的中樞衰竭機制。這一學說尚不能解釋許多客觀存在的現象:①已建立的耐受性可以、甚至易於被破壞,即對原先的耐受原重新出現免疫應答;②給已建立耐受性的動物輸注同品系正常動物的淋巴細胞(含反應克隆)並不能使動物恢復對耐受原的免疫應答;③將已建立耐受動物的淋巴細胞轉移到同品系正常動物體內,能使其產生對相同抗原的耐受性;④成年機體對大多數自身抗原雖呈免疫耐受,但業已發現成年機體內可檢測到對自身抗原起反應的T和B細胞克隆的存在。

以上事實提示,在免疫耐受,尤其是獲得性免疫耐受的機體內,自身反應細胞克隆並未被徹底清除,而是處於功能受抑或無能狀態(clonalanergy)。凡是細胞表面抗原受體被封閉,抗原不能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缺少T細胞或巨噬細胞的輔助作用,以及T細胞與巨噬細胞主動抑制作用,抗獨特型網路的主動抑制等都可能參與耐受的誘導過程。導致反應細胞克隆的不應答,而不能發生正相免疫應答。

參看

32 免疫耐受的機制 | 克隆不應答 32
關於「醫學免疫學/克隆清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醫學免疫學/克隆清除條目的留言

--113.200.26.207 2018年10月16日 (二) 16:27 (CST)

留言: 克隆選擇學說,是指抗體產生的克隆選擇,而不是指克隆刪除。1957年Buenet提出克隆選擇學說時,雞腔上囊與B細胞的概念剛提出(1956),胸腺與T細胞的關係是1961年才發現的,T細胞或B細胞克隆刪除更是以後的發現。

給醫學免疫學/克隆清除條目的留言

--113.200.26.207 2018年10月16日 (二) 16:30 (CST)

留言: 克隆選擇學說這條需要重新寫。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