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性致熱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致熱源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致熱源的產生多需要外源性致熱源的介導。內源性致熱源(endogenous pyrogen)又稱白細胞致熱源,如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其至發熱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可能是通過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如前列腺素E(PGE)、單胺去甲基腎上腺素5-羥色胺)、環磷酸腺苷cAMP)、鈣/鈉比值改變、內啡肽等作為中介,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對體溫重新調節,發出調節衝動,作用於交感神經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另一方面,作用於運動神經引起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縮而發生寒戰,使產熱增加。因皮膚血管收縮使皮膚溫度下降,刺激了冷感受器向丘腦下部發出傳入衝動,也參與寒戰的發生。因此調節的結果是產熱大於散熱,以致體溫升高,上升到體溫調定點相適應的新水平。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內源性致熱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