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病

(重定向自BSE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瘋牛病 ("mad cow" disease) 學名為「牛海綿狀腦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BSE) ,是一種發生在牛身上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症状與羊瘙癢症類似,俗稱「瘋牛病」。病牛腦組織呈海綿狀病變,並出現步態不穩、平衡失調、搔癢、煩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至90天內死亡。由於種類的不同,瘋牛病的潛伏期長短不同,一般在2到30年之間。

病因病理

瘋牛病最早被認為是牛的一種新神經系統疾病發現於1984年至1985年。當時,英國的農場發現有牛患上了這種神經系統疾病,並具有傳染性。英國維橋國家獸醫中心實驗室的獸醫專家對病牛的大腦進行解剖時,發現病牛腦組織呈海綿狀變性。根據病理變化,1986年11月這種神經系統的疾病被定名為牛海綿狀腦病。

醫學界對瘋牛病的病因、發病機理、流行方式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也尚未發現有效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但專家們普遍認為,瘋牛病起源於羊癢病,是給牛餵了含有羊癢病因子的反芻動物蛋白飼料所致。以前許多國家普遍通過餵食肉骨粉提供牲畜蛋白質,病牛的下水和屍體被加工成飼料,牲畜食用後有可能造成動物之間交叉傳染。瘋牛病的第二大傳播途徑是受孕母牛傳染給後代。另外,英國專家還稱,病牛糞便很可能是傳染瘋牛病的第三條途徑。

臨床特點

一般在腦症状出現前有幾周至幾個月的前驅症状,如疲勞感、納差、睡眠欠佳、情緒抑鬱、表情淡漠,有時有幻覺妄想等。逐漸記憶缺損、視力模糊或減退。繼之病情進行性惡化,表現為進行性痴呆,出現小腦錐體及錐體外症候,常見明顯的肌陣攣,肢體強直、無力、震顫和舞蹈樣動作。構音障礙或失語,共濟失調等。進一步惡化則呈昏迷狀,各種肌陣攣及僵直消失。絕大部分病人於起病後1年內死亡,少數可存活2年或以上。

目前尚無特異及有效治療藥物。

關於「瘋牛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